五月的江西翠绿,生机勃勃。森林经营制度实施一年多来,江西看到了青山绿水,景色更加优美,环境更加宜人,林农更加幸福,森林生态得到了切实保护,绿水青山成为幸福的后盾。我省林权制度工作正从“全面覆盖”向“综合效益”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高度评价了我省森林长度制度的实施情况,相关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建立林业领导绿色建设五级组织体系
连江湿地公园位于莲花县,经过漫长的夏季后,这里到处都是古树、绿色的藤蔓、潺潺的河流和两岸青翠的群山。很难想象几年前这是一个充满荆棘、杂草和垃圾的地方。今天,风景如画的湖光山色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休闲和游玩。
“我们层层落实责任,细化森林保护措施,形成了山管山、林管林、责任到人的机制。”芙蓉县林业局负责人口中的“机制”,即我省正在实施的森林长度制度。
按照“省内统筹、市内组织、县内责任、乡内运作、村内管理”的要求,我省确定了10名省级森林领导、94名市级森林领导、1795名县级森林领导、16078名乡镇森林领导和46211名村级森林领导。各级森林领导可根据工作实际,采取集中森林巡逻和常规森林巡逻两种方式。森林巡查的主要内容是森林管理、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古树名木保护、湿地和草原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
在福州市东乡区何方村,不管刮风下雨,55岁的护林员何一达穿着护林员制服,每天带着信息员进入他负责的林区,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防止火种进入山区,破坏生态环境。据报道,东乡区已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将该区原有的313名护林员减少到40名,并增加了145名信息员。每个护林员的人均年收入从4500元增加到了30000元左右。
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倪表示,护林员是森林管理者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管理与保护”团队的骨干力量。目前,该省有9455名综合森林资源监督员和38058名专职护林员。
保护绿色开启智能森林保护新模式
丰城市河湖镇杜家村的护林员杜华根拿着手机和笔记本,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一天的森林之旅。不同于以前的单向森林之旅,手机现在配备了“千里眼”,成为双向通信。这个“千里眼”就是“林长通”。
据报道,“林长通”是安装在手机上的APP软件,操作简单。在森林巡逻过程中,护林员使用APP软件登录后,可以将森林巡逻轨迹、巡逻状态、森林巡逻天数、巡逻时间等数据实时上传到后台。在紧急情况下,如非法砍伐树木、森林火灾等。内部的媒体采集功能可以用来拍摄和上传林区的现状,以便上级林业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其辖区内生态公益林的状况。
近年来,利用卫星遥感、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我省建立了“天地一体”的森林资源综合监管系统。
福州市已经筹集了1200多万元
通过全面实施森林长度制度,我省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改善和生态富集成果明显,我省林业大规模保护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国家林业局和草原管理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发现森林资源破坏5452起,比2018年下降55%,源头治理成效明显。全省实施封山育林108.3万亩,森林抚育441.8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77.9万亩,国有林场异地造林25.52万亩,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
绿色农民不用砍树就能致富。
上周末,来自南昌、吉安等地的自驾游游客在资溪县武市镇心悦村的乡村森林公园受到了欢迎。这个占地351亩、拥有280亩森林的公园吸引了一批农民工返乡从事旅游服务。
森林生长系统的实施旨在“增加绿色”、“保护绿色”、“管理绿色”、“使用绿色”和“生活绿色”。它需要绿色的水和绿色的山,还有金山和银山。想法决定出路。我省各级林业领导对该项目的推动和支持,加快了退耕还林向“植树”和“看树”致富的转变,实现了山区林农“不砍树而致富”的目标,促进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通道的转换。
在雨水的滋养下,吉水县水天乡华通实业扶贫基地的桐木茁壮成长。它们可以在大约5年内变得有用,并且可以在被砍伐后从树桩上反复生长。目前,该基地已帮助该地区19个贫困家庭通过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使周边地区工人的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我省坚持绿化造林与工业扶贫和农村振兴相结合,大力发展油茶、中药和森林景观资源的利用产业,真正实现生态之美、工业之富、百姓之富。富良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实践创新基地,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全方位旅游、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农增收。
“过去,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很难在这里旅行。一些村民吃了这座山的“资源米”,挖了一些古树来卖钱。现在通过森林生长系统,我们加强了我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该村还建立了郎木田乡村森林公园,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旅游,让我们吃“生态大米”。富良县乐工乡村民王丽霞告诉记者。(龚,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