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省率先颁布了《二十条条例》,以应对疫情,稳定全国经济增长。中国率先在各级实施精确防控,协调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率先取消了国家级、省级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疫情检测点。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抗击艾滋病和稳定经济的强大联合力量。

▲记者:中国电瓷之乡潞西县赵新圩,100多吨中国电瓷棒绝缘子成功装车出口意大利和美国。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月4日,江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20项措施,“一对一”蹲点帮助企业复工,为企业快速恢复生产能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杨晓明,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国外客户需求没有减少,时间紧迫。(政府)给了我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恢复70%的生产能力。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龚剑飞:面对新关肺炎严峻而不确定的形势,江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出台政策,给企业“定心丸”,敲响“警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上,在这一行动的背后,体现了省政府对疫情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眼光,以及省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二十条”政策措施的指引下,江西各地迅速实施了具体措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2月15日,在确诊病例“连续十天减少”后,江西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调整防控策略,从“封闭控制”转变为“精确情报控制”。特别是,这是全国第一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差别化防控。有人建议,返回工作岗位和分娩只需提前24小时报告,返回的雇员无需提供健康证明等。大大降低了防疫控制对重返工作岗位、生育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龚剑飞:这种流行病是对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江西没有选择被动防御和“立铁桶阵”。相反,江西主动进取,积极工作。江西选择了与企业共度难关,自己承担责任。这一波“硬核”行动不缺温度,增强了打赢下一场防疫战的信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