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江西当成世界,而要和世界一起寻找江西."2020年春夏之交,地处内陆、面向世界的江西,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广阔的视野,踏上了拥抱世界的新征程。
5月6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会召开,吹响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试验区的集合和3月号。一个月前,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西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赋予江西“努力走出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的新路,通过开放促进创新、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今年以来,地处内陆的江西接连得到好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江西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一季度,江西的进出口增长与趋势相反,增长15.7%,比全国水平高出22.1个百分点。江西进出口增长率居全国第一。
为什么是江西?为什么江西能成为内陆省份的双向高水平开放“试验场”?这是党中央对江西的深切关怀和赋予江西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江西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和发展优势的重要契机。这也是江西在新时代不断成长的开放基因的延续。
作为内陆省份,江西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升级,拓展全方位开放格局,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导向,拓展对内双向开放,形成了对内对外、统筹规划、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双升新开放格局。
省委书记刘淇强调,要以开放的心态推进对外开放,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破物理、制度、观念等各种障碍,努力为内陆省份开辟双向、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易连红省长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融入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将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通过更大的开放促进更大的发展。
“江西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的成功获批,是继生态文明试验区之后又一个覆盖全省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动力,拓展了新的空间。”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有关官员表示,江西目前面临发展不平衡和不足,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索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将有助于江西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促进发展、改革和创新的作用,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建设,促进国内外优质生产要素向江西集聚,走出开放、创新、绿色支撑的新路子,为资源型地区优质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和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目前,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普遍较低,对外开放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在内陆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商务学院院长吴朝扬认为,在中国对外开放主体地位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展的背景下,江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条件,增强活力,有良好的基础成为中上区域开放型经济的“试验田”
开放的地理优势。在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走廊体系中,江西位于长江运输走廊和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走廊的交汇处。它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关口。它是广东、香港、澳门、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共同腹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近年来,江西积极开展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大力推进贸易升级。江西已成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为建设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实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素禀赋优势。我省劳动力丰富,成本低,质量高。承接高层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优势突出。作为中国重要的稀有矿产基地,在参与全球新材料、高端设备等高层次价值链合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江西是全国首批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具有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江西在将“生态”理念融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月26日,全南县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云签约”活动。在粤港澳海湾投资促进项目视频签约仪式上,来自广东等地的9个项目正式落地,总投资51.5亿元。位于“江西南门”的全南县,抓住了建设粤港澳和北部湾地区的战略机遇。它充分利用其地理邻近性、知名度、产业联系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粤港澳和北部湾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它正朝着连接江西、服务广东、香港、澳门和作为桥头堡和边境地区的大海湾地区的目标前进。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员表示,加强与广东、香港、澳门、大海湾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合作,承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转移,深化感知互动和虚拟现实应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快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是推进我省试点地区建设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江西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初步形成了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通过对外开放增强产业实力,我省将重点发展“2 6 N”产业体系和六大优势产业,实施连锁经营、连锁强化、连锁补充和连锁扩张工程,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做大做强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我省优势产业。(记者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