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各区和市区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将基本建成。
南昌新闻网消息近日,江西宣布部署全省垃圾分类工作。去年,我省重点抓重点,破解难点,系统推进全省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底全省各区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到2021年底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据报道,2019年以来,我省坚持“试点带动”和“城乡联动”相结合,以南昌市全国垃圾分类城市试点工作为重点,垃圾分类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各区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截至今年4月,1596个党政机关、2008个公共机构、369个公共场所、373个相关企业、51个示范区和1752个居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覆盖人口248.1万。我省将选择14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试点工作,实施“家庭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运输、区域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同时,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相结合,全省垃圾分类体系不断完善。在硬件方面,努力建设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8座,投资81.1亿元,日处理能力15100吨,比2018年增加8700吨,增长135.93%。在建项目17个,总投资84.51亿元,日加工能力14.95吨。计划建设3套装置,日处理能力2800吨。抓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全省有5个餐厨垃圾集中处置设施,日处理能力320吨。八个正在建设中,日处理能力为790吨。计划建造20个座位,日处理能力为1630吨。抓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已建成12个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14718吨。10座在建,日加工能力6807吨;计划建造16个座位,日处理能力为23,362吨。在软件方面,我省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定期调度机制,将垃圾分类纳入全省优质发展评估体系,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功能和质量提升评估体系、公共机构节能评估体系、公共文明指标评估体系等。
我省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时间节点,着眼于公共机构、居住社区、集镇和村庄的“三个优先”,抓好源头削减的基础、全过程分类的关键和设施建设的保障,坚决打赢生活垃圾分类的艰难持久战。南昌市应确保生活垃圾回收率达到35%以上。有效填补垃圾分类终端设施的短板,确保全省各区和市区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到2021年底实现“零”填埋;到2020年,各区城镇生活垃圾焚烧量将占无害化处理总量的50%以上,目前焚烧量将占43.7%。
此外,我省将加快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积极构建“网络资源回收”新模式,开辟生活垃圾回收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渠道,实现垃圾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