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2020中国南昌八大山人文化论坛”开幕
南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城市建设历史。它一直是“中国和大自然的瑰宝,杰出的人和杰出的人才”的宝地。6月10日,由市委宣传部、青云谱景区党委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南昌八大山人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文化论坛——2020”在胡美八大山人景区华博花园南昌馆举行。
该论坛的重点是“城市更新和文化遗产”。杨澜等专家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了演讲,为南昌的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南昌晚报,南昌爱心客户端记者徐磊和杨雪晴虞雯梁云
善用“八大山人”世界级文化名片
(朱莉娅,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
要利用好八大山人这一世界级文化名片,首先要正确认识八大山人作为世界级名片的价值,还要把握八大山人在当代写意文化建设乃至中国审美精神建设中的意义。目前,我们在学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和成果。江西非常重视八大山人文化。南昌召开了一次关于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要表明省城的责任,我们怎么做?”并提出要大力推进南昌市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其中世界级名片八大山人位置优越。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我们必须挖掘八大山人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基因。结合现代市场,我们应该结合公共利益。高品位的规划、整体的布局和精耕细作是我们充分利用这张名片的唯一方式。我们将继续创造独家流行文化产品。我们应该让八大山人文化的表达和呈现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目前,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活动将八大山人元素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同时,我们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建立八大山人研究中心,吸引国际访问学者开展学术研究。这是我们将八大山人文化推向国际舞台的长期安排。八大山人的艺术与全世界的当代艺术有着美学上的联系。通过对八大山人的了解,是理解中国画的一个可能的起点。这不仅是因为八大山人代表了中国的艺术境界,也是我们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更高水平的追求。
南昌应该敢于并善于建造工业灯塔
(省委宣传部文子办公室主任王成饶)
我更研究的是如何在江西实现这样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也一直在关注如何实现南昌文化产业的产业化转型。
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应该注意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南昌必须敢于并善于建设工业灯塔。只要一条腿上有一座灯塔,其他人就没有机会了。灯塔可以指引方向。如果你想建造工业灯塔,它是无法建造的。就新兴产业而言,你应该起带头作用。南昌能领先哪个知识产权?首先是英雄城的知识产权。强大的国防需要每一代人都有强健的体魄。登陆项目是为中国青少年建造一个主题军事天堂。教育部等11个部门出台了促进中小学生科研旅游的政策,并提出加强科研旅游基地建设。这个市场潜力巨大。第二是中国的水资源知识产权,南昌水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上体育产业。这个产业链很长,包括旅游、健身等。水上项目是南昌的优势项目,有空间和需求。南昌没有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原因是什么
1992年,我作为《正大综艺》的主持人来到南昌。我们一开始说《滕王阁序》。可以说,中国文化史上的“超级天团”就在南昌。多年来,我认为红色南昌和山水南昌传播得很广,但人文南昌仍然有很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如何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让八大山人的文化产业发展、创新,融入城市生活场景。以八大山人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当代诠释、跨界创意、城市联动、顶级制度、产业价值和公共生活,这些维度系统地赋予了这一文化品牌以生命力。我们提出了“一节一展一街”的概念。八大山人国际艺术节旨在展示八大山人对中国山水文化的贡献,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整合国际资源,加强对八大山人文化的研究,打造新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生产力。我们推荐全程联动的模式,并利用八大山人国际艺术节进行文化产业模式的全方位全程联动。《寻梦青云谱》行进多媒体展是一种讲述故事和感受的方式,展示八大山人的精神成长足迹,同时与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产生共鸣。我们还建议修建一条古街,用于文化创作和餐饮。通过多元文化元素的引入,形成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潜在实验商业街,实现利益与艺术的共存。
只有活的城市文化才能被继承。
(王,江西省政府参事,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所所长,文化研究所所长)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通过继承发展起来的。一个有遗产的城市必须能够像考古地层一样看到“历史的层次”,所以必须有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
保护、发展和继承是辩证的逻辑结构。应该注意继承。注重保护和保护性开发与继承是必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则。在这里,我想提一下一个目前还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的概念:“文化空间”,也叫“文化场所”。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能局限于历史建筑、建筑特征和传统城市肌理、界面和模式的保护和传承,而应基于对城市文化空间的理解,即空间的完整性以及对特定群体的活动和生活方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两者都不应该被忽视。
生活和风情是文化空间的生活内容,是生活的非物质文化。只有活的城市文化才能被继承。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见物不见人”;第二是“伪造风情”。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设计创意应建立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恢复”城市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原有特色。如果一个设计机构的“创意”仅仅是将完全不同于原始文化空间的东西注入一个身体,形成一种“表演生活或假风情”,那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就会消失。“文化空间”的保护实质上是“文化生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