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6月3日电(记者郭强、余贤红)城乡环境关系到民生福祉,关系到全面小康。
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不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江西约30%的村庄入选全国“千村万村新面孔”活动,居全国首位。
"老百姓门口的灯应该亮着,道路应该平坦。"
“乌莎回来了!”走在南昌新建区的乌沙河畔,一股清流像一条绿色的丝带缓缓流过城市。三年前,这里的垃圾漂浮着,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人们四处走动.
乌沙河的变迁是江西城乡环境综合改善的缩影。
自2017年以来,江西以人为本,以问题为导向,推行生态管理,着力推进农村住宅和旧住宅区改造升级。
武宁县福田乡山下村,新旧对比鲜明:改造前,村里乱七八糟,满是污水。改造后,有了新鲜的眼睛,微型蔬菜园和微型果园错落有致。福田镇镇长冷贤郎说:“这个村子还是原来的那个村子。没有大的拆除和建设。稍微翻新一下,卫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江西城乡环境整治不进行大规模拆迁建设,但实行网格化管理,力求整洁。登录微信,拍下环境问题的照片并上传,然后有人来处理……这是江西省农村生活环境“代码访问”平台带给农民的新体验。
三年来,江西共完成村庄整治项目13万个,环卫厕所覆盖率达到92.16%,93.6%的村庄纳入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74%的后街小巷得到改造。江西省住房和建设厅党组书记吴昌平说:“要进行城乡环境整治,老百姓门口的灯要亮,道路要平整,环境要整洁。”
"人在变,城乡环境在变."
现年60岁的艾是“忻州大妈”健康促进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每隔几天,她会戴一顶小红帽,穿一件红色马甲,上街进行卫生宣传。
“又脏又乱”的环境是人们的痛点,环境整治的难点在于人。
上饶市新洲区在2019年江西省城乡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区委书记潘彪光说,环境整治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既大又难的任务,但尊重人民的意愿并让他们参与并不难。近年来,当地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参与环境整治约40万次。
江西通过建立红黑名单、选择清洁家庭、建立垃圾交换银行、制定村规民约来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促进了风俗习惯的改变。
进入德兴市龙头山乡暖水村,村里很难找到垃圾。“我们乡在村里成立了一个垃圾交换银行。村民们可以交换塑料袋、易拉罐和其他日常用品,这样垃圾就不会到处乱扔。”乡镇干部成东林说。
"当人们改变时,城市和农村环境也随之改变."武宁县委书记杜认为,自我约束的生态意识不仅可以解决“干部努力工作,群众看着办”的问题,还可以防止环境变成“一阵风”。“坐在房子前面‘卖风景’”
改造城乡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
突出的生态效应使得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流行。2019年,江西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福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1%,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3.7%,旨在构建基于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的绿色产业体系。福州市委书记萧艺表示,福州市政府将继续发展生态适宜产业,并依托优美的环境,开辟一条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