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繁荣导致文明繁荣,而生态衰落导致文明衰落。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打了一座又一座山,一场又一场。我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重大的环境问题。我们显著加强了生态环境管理,改善了环境状况。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2020年是对抗污染的决定性一年。为了确保与污染作斗争的分阶段目标的实现,特别有必要继续解决困难并采取积极行动。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一个人应该有感情,愿意奉献,并以“无我、无畏、无私”的精神来承担这一责任。
“无我”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如果我们以自己为中心,一次只为一件事做“小计划”,那么我们将会一哄而获,一哄而散,最终一事无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爬山越障、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党员干部有“无我”的情怀,有信念、有激情地为人民服务,对生态环境工作有热情、有奉献精神,不是以我的名义去追求成功,而是以我的力量去追求成功,花更多的时间在基层,更努力地解决环境问题,不断用自己的“微观行动”去实现提高环境质量的“小目标”, 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承诺”,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幸福感和安全感。
“无所畏惧”意味着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重大错误,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危机,敢于承担责任;面对作风恶劣,敢于坚决战斗”。如果我们胆小怕事,遇到问题就四处走动,遇到矛盾就躲起来,遇到困难就低头,那么我们经常会在小事上耽搁很长时间。同样,污染防治的现状依然严峻。如果不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有多少人会主动增加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投资?因此,我们应该敢于执法,负责棘手的问题,转移难以触及的利益,并始终保持对违反环境的“零容忍”。
剩余的全文
生态繁荣导致文明繁荣,而生态衰落导致文明衰落。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打了一座又一座山,一场又一场。我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重大的环境问题。我们显著加强了生态环境管理,改善了环境状况。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2020年是对抗污染的决定性一年。为了确保与污染作斗争的分阶段目标的实现,特别有必要继续解决困难并采取积极行动。作为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一个人应该有感情,愿意奉献,并且
“无我”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如果我们以自己为中心,一次只为一件事做“小计划”,那么我们将会一哄而获,一哄而散,最终一事无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爬山越障、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党员干部有“无我”的感觉,有信心、有激情地为人民服务,对生态环境工作有热情、有奉献精神,不要以我的名义求成功,而要以我的力量求成功,在基层多花些时间,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多下功夫,不断用自己的“微观行动”去实现提高环境质量的“小目标”, 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承诺”,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幸福感和安全感。
“无所畏惧”意味着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重大错误,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危机,敢于承担责任;面对作风恶劣,敢于坚决战斗”。如果我们胆小怕事,遇到问题就四处走动,遇到矛盾就躲起来,遇到困难就低头,那么我们经常会在小事上耽搁很长时间。同样,污染防治的现状依然严峻。如果不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有多少人会主动增加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投资?因此,我们应该敢于执法,负责棘手的问题,转移难以触及的利益,并始终保持对违反环境的“零容忍”。
“无私”意味着公共和私人事务得到明确界定,实现了公正和不偏不倚的执法。作为党的干部,必须分清公私,公私优先。如果不区分公共和私人利益以及自私,就会违反纪律和法律,损害公平和正义。古人说,“私义导致混乱,正义导致治理,所以公私不分。”在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审批工作中,如果只讲利益和感情,不讲原则和规则,肯定会损害自己,耽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好生态环境工作,首先要走私营化道路,理清公私界限,不为私利而弃义,不为私人友谊而废官,坚持执法护绿,最终交出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自古以来,所有取得成就的人都有感情。在污染防治斗争即将结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珍惜“无私、无畏、无私”的情怀,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当蓝天、白云和浅海底逐渐成为常态时,我们作为有幸参与这场艰难战斗的环保主义者将会感到自豪。
(作者是湖南省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人民日报》 (05/06/2020)
(责任编辑:李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