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我市11万多名残疾人朋友迎来了他们的节日“——全国助残日”。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朋友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提高,在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他们不断自强不息,梦想飞翔:陈志明,一个在志愿服务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独腿公益组织;徐建英,一个在写作过程中仔细记录自己生活的盲人。让轮椅舞蹈走向大舞台的残疾人万美玲.他们用情感和心灵浇灌了他们事业的基础,成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聚焦精准扶贫强化政策保障
南昌盲人按摩湾广康园店的创始人赵灵茂正在做财务报表。在城市精确的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去年九月我按照“五个统一”的标准建造了这家按摩店。不包括商店租金、员工工资和餐费,一个月可以赚近1万元。”赵令茂说,他是万里区的一个贫寒家庭,建立了档案和卡片。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有就业机会,他放弃了在南昌第四医院相对稳定的工作。现在,他的按摩店已经为5个贫困的残疾家庭提供了工作。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市有11277户残疾人贫困家庭拥有档案卡,还有610人尚未脱贫。为了进一步加强贫困和残疾人的扶贫工作,我市大力实施了"九位一体"行动:一批精确康复和改善;多元化教育促进了一批;找更多的工作,变得富有。品牌建设,带领团队;基本保证,盖一批底;丰富多彩的文化,鼓励一群;宣传,带动一批;党建领导和帮助一群人。挂一些点来帮助穷人和温暖一批。2019年,该市共有967人将获得精神药物治疗服务,16人将获得残疾儿童康复培训形式的康复援助,9人将获得儿童康复培训形式的家庭陪伴援助,11名肢体残疾者将免费获得大小腿假肢,326名残疾人将免费获得辅助器具。
促进残疾预防和康复以实现生活
5月17日对于亚民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她的组织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家”。2008年,于亚民创办了爱心特殊教育服务中心。“我听说市里正在研究如何支持残疾人康复机构的改造和升级,并将对这些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这坚定了我寻找更好场馆的决心。”于亚民说道。
为做好残疾人预防和康复工作,我市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有2.6万名残疾人签约,全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80%以上。大力实施高危孕产妇产前筛查、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残疾评估干预项目;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援助覆盖面,将残疾儿童康复援助年龄从0-7岁提高到0-15岁,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每人每年1万元的康复培训援助。
拓宽就业渠道和创业
双腿残疾的顶峰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拥有自己品牌的电,成为一家商店的老板。2004年,高枫开始销售电器,现在它的店面已经扩大到100多平方米。一些小家电也加入了万里生活超市,在万里建立了高枫电器品牌。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形成了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2019年,t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缺残疾人。我们必须坚决打赢残疾人反贫困的战斗。我们要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增收,提高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残疾人和全市人民共同建设和共享全面小康社会。”CDPF主席于颖说。(南昌日报记者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