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商务厅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江西省承包项目营业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均位居全国第九,是全国唯一两项指标同时进入前十名的中西部省份,形成了自身独特优势。
“我以前和省科技厅一起去过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做研究,‘江西制造’可以说是领先者,但就‘一带一路’和‘江西科技’而言,无论是在沿线国家还是在科技合作领域都相对薄弱。”1月1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委员、致公党江西支部副主席、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曾斌在接受中国江西网记者采访时说。
为此,他建议在“江西制造技术”的带动下,打造一张新的国际名片,推动“一带一路”在江西的建设。
加强总体规划,形成江西“制造技术”的双轮驱动
曾斌认为,应制定科技合作和协同制造发展计划,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江西制造”的优势,将“科技”融入“江西制造”,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江西制造”的支撑作用。
充分发挥优势,拓宽“江西科技”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曾斌建议充分发挥江西省生物医药、矿产资源、光伏、航空电子等先进科技优势,拓宽与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资源信息平台建设,扩大信息范围,提高时效性,重视技术对接活动,把握国际科技合作资源现状,匹配国际科技合作供需。
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科技文化交流联合实验室
在科技人才方面,曾斌建议鼓励江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民间科技组织“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沿线国家的科技能力,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同时,提高与沿线国家科技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质量,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科技文化交流机制。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学术交流、科技考察和展览、人才交流和培训、科技咨询和中介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共同协助国际科技合作。(记者陈洪雪、薛伍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