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关键是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和支持。地方政府应认真倾听中小企业的需求,关注已出台的政策是否真正到位,以打破优惠政策实施中的障碍和壁垒。如果在执行层面存在原有的制度障碍,如银行的贷款审查,应采用顶层设计和制度改进,使执行层面能够放开手脚去执行,而不必担心事后受到指责。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努力扩大总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稳步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业需求正常化。二是加大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充分利用信贷、融资担保、政策性贷款、贴息、应收账款融资、产业链融资等各种政策工具,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据统计,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部门出台了90项政策措施,促进恢复生产和帮助企业缓解困难,金额达1万亿元。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指导意见,这显然将进一步帮助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企业缓解住房租金压力。正如上述会议所强调的,要考虑到疫情对企业造成的经济关闭和“冲击”,制定切实有效的分阶段政策,支持各类中小企业,特别是暂时处于困难状态、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顺利度过难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个体企业的数量超过7000万,贡献了国家税收的5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技术创新的70%以上,劳动力的80%以上。因此,要使中小企业发展得更好,就要牢固树立“经济保护”的基础,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否则,中小企业将无法在疫情爆发前恢复活力,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创新和就业将大幅减少。
剩余的全文
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关键是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和支持。地方政府应认真倾听中小企业的需求,关注已出台的政策是否真正到位,以打破优惠政策实施中的障碍和壁垒。如果在执行层面存在原有的制度障碍,如银行的贷款审查,应采用顶层设计和制度改进,使执行层面能够放开手脚去执行,而不必担心事后受到指责。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努力扩大总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稳步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业需求正常化。二是加大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充分利用信贷、融资担保、政策性贷款、贴息、应收账款融资、产业链融资等各种政策工具,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据统计,自疫情爆发以来,各部门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个体企业的数量超过7000万,贡献了国家税收的5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技术创新的70%以上,劳动力的80%以上。因此,要使中小企业发展得更好,就要牢固树立“经济保护”的基础,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否则,中小企业将无法在疫情爆发前恢复活力,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创新和就业将大幅减少。
自疫情爆发以来,货币流动性的“龙头”已经略有扩大。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会允许“洪水”。为解决企业资金流动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再融资贷款的三次降级和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了3.55万亿元的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息贷款。此外,截至3月底,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已延期。上述资金不仅缓解了市场的普遍性,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针对性的救助。在实施层面,应严格防止资金“外流”。
许多基于风险预防和控制的金融机构更喜欢贷款给大型企业。即使它们的目标是支持中小企业,资金的使用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当然,金融机构也有一些有针对性的创新措施支持。例如,全国工商联与1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一项无接触、纯信贷、快速运作的“小额援助计划”。它适用于3分钟,出借1秒钟。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工干预,信贷是在线发放的。目前,已服务中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806.3万人,发放贷款3258.31亿元。然而,这些贷款与中小企业的资本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政策方面给出了财政、税收和财政分红政策,并建立了监控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分红不会被截留和滥用,而是被中小企业使用。
这种流行病对市场供应链造成的破坏是系统性的。市场生态面临困境。资金、仓储、物流和劳动力的问题是重叠的。价值需求方面也有麻烦。中小企业作为整个市场的毛细管,自然会失去活力,甚至别无选择,只能在没有营养的情况下退出市场。如果一个小问题变成一个大问题,中小企业破产,将成为整个市场的恶性循环。
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除了输血之外,整个市场生态应该恢复正常,使中小企业逐渐恢复活力。因此,除了提供资金支持之外,整个供应链应该畅通无阻,以便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成为整个供应链的动态节点。只有点燃生产生活需求,繁荣工业生活消费,才能建立健康的市场循环,恢复供求平衡机制,供求平衡才是健康的市场发展之路。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和支持。地方政府应该认真倾听中小企业的需求,关心已经出台的政策是否真正到位。优惠政策执行困难,需要打破执行层面的障碍和壁垒。如果在执行层面存在原有的制度障碍,如银行的贷款审查,应采用顶层设计和制度改进,使执行层面能够放开手脚去执行,而不必担心事后受到指责。
(责任编辑: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