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
我市的“如何做才能体现省会的责任”解放思想,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新局的生动实践,开启了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思想一旦开阔,只有打破思想的“枷锁”,我们才能大胆走上发展的“新路”,在南昌“突出省会责任”中展示新的更大的成绩。
首先,它不受视野的限制,有必要澄清定位并从一个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它。
没有意识形态领导,就没有发展领导。没有现实的超越,就没有发展的飞跃。回顾小榄经济开发区18年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县级“草根”园区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宏伟转型,从1000亿园区向1000亿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精彩跨越,是因为它使用了“解放思想”的“强力武器”,继承了“只求成功,不求失败”的“制胜法宝”。在新时代,机会无处不在,转瞬即逝。不抓住或错过它们是错误的。只有解放思想,突破视野的局限,认清环境和水平,认清机遇和挑战,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我们才能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快速稳步前进。中央、省市的决策和部署,与“工业负重,发展先行”的使命和重托密切相关。小榄经济开发区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基准,主动跳出跟随发展的思维禁锢,提出了“跨越3000亿元,跨入50强”的战略目标。带着“归零”的心态,我们将重组,再次出发。经过2-3年的努力,力争实现总收入3000亿元。我们将跻身商务部全国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前50名,谱写开发区赶超发展新篇章。
第二,不要对过去感到厌倦,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大胆地向前冲
在其建立之初,“提篮子就是盘子”的发展模式为蓝色小经济开放区挖到了“第一桶金”,帮助蓝色小经济开放区做大做强。然而,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原有发展模式带来的“后遗症”不断出现,资源因素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中小微型企业“低产出、低效率”的痛点被卡在喉咙里。在这方面,我们要勇于正视矛盾和问题,坚决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用勇气去切入内部,在自我扬弃中磨砺进取,努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动能转化、水平跳跃和效率提升。同时,紧紧围绕“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中、土地集约”,不断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智能引导普及率和资源要素回收率,构建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为第一产业、绿色食品、生命健康、智能设备制造为主要产业、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材料为重点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汗水经济”向“智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2019年,小榄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1162.4亿元,工业总产值117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1.1%。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成功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全省开发区创先争优评价中强势攀升至第四位。下一步,小浪底经济开发区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探索工业发展的新途径,创造生产与城市融合的经验
解放思想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总开关”,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小榄经济开发区以第一产业为重点,以产业的高品质发展为重点,密切关注“智辉小榄科创未来”的发展方向。打破惯性思维和常规路径,积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小榄经济开发区以国家级双创新升级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引进和引进高端机构和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一个“立足小榄、扎根南昌、辐射全省”的新的科学发展平台。有力推动了小榄经济开发区以集成电路、虚拟现实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和裂变化发展。同时,依托自身科研机构的集群优势和良好的水系生态环境,小浪井经济开发区已全面启动金湖科创镇/中心的规划建设,建成集生产、研究、科研、利用为一体的科创承载空间。目前,苏州纳米科学研究院南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汽车创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所、江西智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所等高端研究所已经在园区扎根。十三个院士工作站、79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142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了“技术创新、精英创业”的新局面。
四、不受困难阻碍,创造进攻困难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是赶超的关键。从最初的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到今天的84平方公里,建成区为33平方公里,已有2000多家企业落户。“千商云集,百业繁荣”的背后,是“与园区企业共成长,与小蓝梦想共腾飞”的执着追求,以及为打造“外商投资江西首选”的不懈努力。全省第一个行政审批机关、第一个县风险投资基金、第一个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第一个“科技银行”、第一批“金融园区信用链接”试点园区、第一批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园区,共同形成了“企业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多元化融资”的四位一体服务体系。下一步,小浪底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坚持发展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勇气和毅力,继续瞄准痛点和难点,全面聚焦弱点和不足,大力推进“四大”创业环境和“五型”政府建设,努力克服发展困难,全面破解企业难题,努力创造最佳工作作风,创造最佳发展环境,推动小浪底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作者是小浪井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