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2020年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记者4月21日从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我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初级岗位数量
《通知》指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努力扩大基层就业需求。鼓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申请中央“特殊岗位教师”招聘计划,力争到2020年招聘6600名“特殊岗位教师”。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使该省计划在2020年向2000名大学毕业生派出“三支一扶”。对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并考试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按有关规定进行专项招聘,并在组织考核中增加工作业绩权重。我们将组织11000名大学毕业生和其他人员参加工作实习,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挖掘江西企业就业潜力
全省国有企业和江西中央企业要努力挖掘就业潜力,扩大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在江西国有企业、百亿级工业企业,以及我省支持的特色优势产业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中,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应在我省年度就业计划中单独列出,以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对于招收大学毕业生的小型和微型创业企业,将根据招收人数按月给予“五险一金”补贴,为期六个月。
加大事业单位招收大学毕业生的力度
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增加事业单位招收大中专毕业生。今明两年,全省各级事业单位要增加新招收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包括在择业期间不在本单位工作的人)。
扩大中小学教师的招聘数量
《通知》要求各地要准确把握本地教师的空缺和流失情况,按照“退一补一,有补一”的原则,安排好2020年中小学教师的招聘计划。计划招聘12,000名中小学教师。今年和明年中小学教师的空缺应增加特别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包括没有在工作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为统筹地方机构编制空缺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大力招聘和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民办幼儿园应严格执行“两课一保”标准,大力招聘和补充教师,实现全省多渠道招聘和补充5000名学前教育人员。
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和促进就业
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将大学及以上学历个人创业贷款最高额度从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对于由具有博士学位、高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技师专业资格的人员创办的小微企业,申请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创业担保贷款原则上免于担保和反担保手续。如果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内自主创业(包括从国外回来并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人),已经登记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障费,他们将获得社会保障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得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扩大全省应届大学毕业生升学规模,提高高等学历大学毕业生在全省的比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后流动站扩大博士后招聘和培养规模。支持企业招聘博士后工作站、合作研发中心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做好帮助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工作
各高校要主动掌握贫困家庭毕业生,特别是有“档案卡”的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信息,利用全省《就业创业证》进行跟踪登记,为有就业意愿的“档案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提供至少3个以上的就业选择,确保“档案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的全覆盖,努力实现有就业意愿的“档案卡”贫困家庭毕业生100%就业。对有创业愿望、毕业学年积极找工作、有残疾、接受国家助学贷款、来自低收入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备案卡”贫困家庭、贫困人群的大学毕业生,给予1000元一次性就业补贴。同时,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学生资助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积极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鼓励大学毕业生参军。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高校招生责任制机制,认真落实大学生入伍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和出台高校毕业生入伍激励政策,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入伍,力争实现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0%的目标。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就业创业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主动加强与省内工业园区、企业和行业的对接。2020年4月至6月,省教育厅会同省行业主管部门或设区市每月举办一次网络智能招聘会,高校每月举办不少于两次网络招聘会。学生返校后,在做好防疫和控制工作的同时,高校应迅速恢复校园现场招聘。为了做好江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消除疫情对江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省财政厅统筹安排资金,积极支持江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创造条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在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同时,也要大力引进省外优秀高校毕业生来我省就业创业。高校应简化和优化就业程序,进一步转变就业服务理念,积极开展网上就业服务,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对延迟离校的应届毕业生,相应延长注册、接收、转档和结算的期限。已离校但未就业的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学校保留户口和档案2年,或转到原单位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作为应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参加考试就业,并在工作单位落实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记者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