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说:“现在进出农贸市场比以前容易多了。你不必排队检查你的身份证。”这是菜农刘德金的个人感受。他们一家三口每天都要把蔬菜送到南昌市青山湖区胡芳镇的顺外农贸市场出售。在此之前,进出市场的人必须被识别。
为了预防和控制疫情,方便菜农和居民的快速通行,在国外农贸市场开辟了一个智能管理平台,国外菜农和居民频繁进出农贸市场的信息自愿输入智能平台。他们进入市场进行买卖,只要人脸识别,就可以很快得到验证。顺外村市场负责人李国梁说:“如果平台没有身份信息,屏幕上会闪烁一个红点报警,工作人员会进行身份检查。”
作为一个户籍比为1: 10的城市村庄,顺外村正在利用科技手段确保6万到7万人的“菜篮子”。据了解,顺外村有两个农贸市场,商贩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据估计,近日来,随着企业复工和恢复生产的增加,每天进出集贸市场的流动人口可达2000人。
3月4日上午,记者在两个市场看到,肉、蔬菜、水产品、干鲜肉、豆制品、水果等都有售。据报道,这两个市场的日交易额约为20万元。“顺外村党委书记对记者说:”一方面,我们要做好防疫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保证‘菜篮子’实现市场的正常运转。我们的方法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来倡导“非接触式消费”,并实现精确配送和点对点对接。”
该村在16个村小组中设立了16个微信小组。每个微信群都有300多名居民,并安排了至少5家肉类和8家蔬菜运营商进行连接。每天清晨,经营者上传他们的食物照片给小组,让居民独立选择。居民通过微信视频点击列表,运营商根据列表情况集中统一送货上门。这将减少人员流动,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疫情,还能保证“菜篮子”的供应。”李国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