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新社北京6月18日电疫情期间,意大利普拉托的华人社区保持着“零感染”记录,但疫情导致当地中国经济停滞,重启过程更加困难。最近,中国新闻社记者在网上采访了当地华侨领袖和中国商人,了解中国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的情况。
“普拉托的中国商人第一个停止工作,最后一个返回工作岗位。中国经济可以说是被削弱了。”柏拉图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协会主席徐秋林说,中国人有很强的防范意识,早在意大利“城市关闭”之前就关闭了他们的企业。意大利“城市关闭”后,中国商人等了一段时间才重返工作岗位。生意受到了重创。
据徐秋林介绍,普拉托约有5万名华侨,大部分来自浙江温州。其中大多数从事服装纺织行业,分布在大环内酯和大环内酯两个“快速时尚”服装工业区。也有少数中国人在“中国街”从事餐饮、旅游等行业。
“普拉托有5000多家大大小小的中国服装企业,基本上已经处于‘半恢复工作’状态一个多月了。”意大利中国服装工业协会主席李晓峰说,生产和经营恢复不完全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短缺”。
李晓峰说,许多工人回到中国过年后没有回来。一些留在普拉托的华侨仍然害怕疫情,不愿冒险外出工作。"这导致我们工厂人力极度短缺,订单一到就没人生产。"
“市场不好,订单量比疫情前下降太多,甚至有些企业没有订单可接受。”李晓峰表示,二月是夏季订单的高峰期,因为疫情完全被忽略了。此外,国外几大“快时尚”服装品牌的业务受到冲击,与它们合作的中国企业订单大幅减少。
一些中国企业资金紧张,甚至无力支付租金。“一些房东通情达理,允许拖欠租金,一些房东未能收回租金,并根据当地法律将中国商人告上法庭。这起诉讼让中国商人本已艰难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有些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的生意,离开普拉托。”李晓峰说。
尽管意大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救助措施,但李晓峰表示,申请补贴或贷款是有门槛的,即去年的营业额必须达到标准。事实上,许多有困难的中国企业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
海外华人任在普拉托经营一家服装企业,专注于设计和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公司的订单减少了50%。“更让我担心的是,在人力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冬生产季节?”
中国服装企业如何寻求突破?“一方面,是发展网上业务。过去,顾客来工厂现场下单。现在他们都在线了。”李晓峰表示,一些企业通过社交软件与客户沟通,并在网上订购产品。一些企业也制作了APP,其详细内容在上面显示得很清楚,客户可以直接下单。
在李晓峰看来,服装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贴牌生产模式。发展原创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整个产业链应该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目前,这里的大多数企业都设计、生产和销售自己的服装。例如,我的公司有中国设计师和意大利设计师。中西服装的结合创造了市场。”
在疫情期间,近百家中国服装企业迅速转向生产口罩和防护服。李晓峰告诉记者,中国大型工厂的口罩日产量可能达到10万只。他们还免费向政府捐赠了一些口罩和防护服。中国商人生产面具的举动也赢得了普拉托市长的称赞。
“尽管这场流行病让我们付出了很多,但它也促使我们采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