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的“紧张生活”不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被动反应,也不是像“特殊年份”那样的短期“紧急”措施。相反,它应该成为一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适应长期“紧生活”的要求,不断深化相关制度设计和改革创新,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月11日,中央政府部门启动了“预算干燥”运动。财政部、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技术、民政、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公布了2020年财政预算。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政府部门预算呈现出“特殊年份”的新特点。其中一个新特点是,各部门公开执行“一天太紧”的要求,受到公众舆论的高度关注。(相关报告见A3)
以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财政部为例,《2020 财政部部门预算》在开始时指出:“2020年,我们将落实紧缩生活条件的要求,减少一般支出,善用资金。”今年,财政部所属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为74亿元,比2019年的实施数字减少了约76亿元,降幅超过50%。其中,“三公”经费预算比2019年减少3003.87万元,减少55.11%。财政部解释说,主要原因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各项事业都要厉行节约,要努力减少因公出国(境)任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的开支。
政府部门“过紧日子”不是今年才提出的要求。它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去年的NPC会议和CPPC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和政府带头厉行节约,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必须过上真正紧张的生活。中央政府应该带头。中央政府将安排相应水平的支出负增长,其中非紧急非刚性支出将减少50%以上。”
剩余的全文
政府部门的“紧张生活”不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被动反应,也不是像“特殊年份”那样的短期“紧急”措施。相反,它应该成为一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适应长期“紧生活”的要求,不断深化相关制度设计和改革创新,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月11日,中央政府部门启动了“预算干燥”运动。财政部、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技术、民政、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公布了2020年财政预算。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政府部门预算呈现出“特殊年份”的新特点。其中一个新特点是,各部门公开执行“一天太紧”的要求,受到公众舆论的高度关注。(相关报告见A3)
以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财政部为例,《2020 财政部部门预算》在开始时指出:“2020年,我们将落实紧缩生活条件的要求,减少一般支出,善用资金。”今年,财政部所属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为74亿元,比2019年的实施数字减少了约76亿元,降幅超过50%。其中,“三项公共基金”预算比2019年减少3003.87万元
政府部门“过紧日子”不是今年才提出的要求。它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去年的NPC会议和CPPC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和政府带头厉行节约,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必须过上真正紧张的生活。中央政府应该带头。中央政府将安排相应水平的支出负增长,其中非紧急非刚性支出将减少50%以上。”
受新皇冠肺炎疫情和正常疫情“附加”防控要求的影响,今年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有限的财政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重点领域的——将优先用于“六个稳定”和“六个保证”等重点支出。因此,政府自身的支出必须进一步削减。近年来,减少政府支出一直是中央政府和其他地区的“例行举措”。然而,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各级政府的“紧张日子”更紧迫、更紧张、更激烈。
今年的“吃紧日子”大大减少了政府部门花钱的空间,并对一些政府部门的“奢侈”开支施加了很大的限制。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财力改善民生,帮助企业,这将为民生和市场带来巨大的红利。同时,也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政府,让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形成和巩固良好的节约习惯。
如何度过政府部门的“紧张日子”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公众不仅关心政府部门节省了多少钱,还关心政府部门在支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花钱和做好事。“三公开”等资金减少后,政府部门支出的资金仍为公共资金。这项工作仍然是“官方的”,没有私人事务。政府部门如何度过“紧张的生活”还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监督和贡献。
过着“紧张的生活”是对政府部门的严峻考验。我们不仅要在所有支出上小心谨慎,而且要进一步推进“放松管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减少不必要的官方活动。我们不仅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技术等数字手段来有效地简化和减少现场办公活动,而且要围绕如何做“添加”探索更开放的思路。如果更多的官方活动转化为市场活动和社会活动,自然会为公共财政节省大量资金,为减税、提高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创造更多空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
政府部门的“紧缩生活”不是对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被动反应,也不是像今年这样的“特殊年份”的短期“紧急”措施,而是应该成为一项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适应长期“紧生活”的要求,不断深化相关制度设计和改革创新,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责任编辑:朱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