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已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一个与中国分离的国际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仍将积极开展引进外资的对外贸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合作和更加合理的博弈,开创对外贸易的新局面。我们还需要充分估计外贸可能面临的困难,利用国内市场的优势化解国际市场的风险,逐步形成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和国际双重流通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参加第十三届CPPCC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经济界人士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面向未来,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逐步形成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向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出了科学判断,从全面、辩证、长远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这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加快完善内需体系建设,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化解国际市场各种严重的不确定性,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以投资、外贸和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消费市场长期滞后于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增长,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和不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是高速,但不是高质量。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中国积极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确立了以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为重点的经济转型目标,初步建立了能够抵御各种风险的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在前两年,美国政府通过大幅提高关税与中国制造贸易摩擦,给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更大的困难。然而,由于中国此前积极推进内部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仍保持了与预期相符的增长率,活跃而强劲的国内需求为中国的经济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剩余的全文
中国早已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一个与中国分离的国际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仍将积极开展引进外资的对外贸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合作和更加合理的博弈,开创对外贸易的新局面。我们还需要充分估计外贸可能面临的困难,利用国内市场的优势化解国际市场的风险,逐步形成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和国际双重流通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参加第十三届CPPCC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经济界人士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面向未来,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逐步形成以科技为先导的新的发展格局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以投资、外贸和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消费市场长期滞后于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增长,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和不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是高速,但不是高质量。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中国积极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确立了以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为重点的经济转型目标,初步建立了能够抵御各种风险的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在前两年,美国政府通过大幅提高关税与中国制造贸易摩擦,给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更大的困难。然而,由于中国此前积极推进内部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仍保持了与预期相符的增长率,活跃而强劲的国内需求为中国的经济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新皇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美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国际贸易国家,一直在向我国“扔罐子”,以便向国内公众转移压力。与此同时,疫情扩散后,美国市场的需求客观上出现萎缩,给占中国对外贸易相当大一部分的中美贸易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威胁到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具有战略地位,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战略,重新部署国内市场。这有利于中国在危机中创造新机遇,在变化中开拓新机遇,促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中期好转、长期好转的基本趋势。
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并不意味着中国将闭关自守,放弃对外贸易。中国早已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一个脱离中国的国际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也难以顺利运作。一方面,中国仍将积极开展引进外资的对外贸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合作和更加合理的博弈开创对外贸易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外贸可能面临的困难,利用国内市场的优势化解国际市场的风险,逐步形成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流通与国际流通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中国有充分的主动权。中国经济具有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和政策工具多的优势。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巨大。我们应该对这些优势有充分的判断、理解和信心。
李克强总理在本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克服今年疫情的不利影响,促进恢复工作和生产的需要,而且将对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发挥长期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关键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措施,深化各领域改革,巩固优势,弥补劣势,努力建立一个完整和强大的国内需求流通体系,为中国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奠定持久的基础。
我们的特别评论员
(责任编辑: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