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记者从江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江西省银保监管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三年来,我省银保机构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建设美丽的“江西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江西省银监局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全面总结我省银保机构三年来支持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明确下一步工作。据报道,2018年,江西银监局授予的7家“赣江新区绿色支行”成为全国首家绿色支行。截至2019年底,赣江新区七家绿色支行绿色信贷余额(即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占总信贷余额的78.07%,绿色信贷客户平均占项目信贷客户的74.06%,均高于60%的监管要求。此外,全省银行保险机构在南昌、福州和赣江新区设立了两个绿色金融部门和两个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
近三年来,江西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拓宽担保品范围,依托风险补偿基金,创新绿色信贷、信托租赁产品40余项,绿色保险产品20余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扩大了低成本资金来源,共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50亿元。
截至2019年底,全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483亿元,增长319亿元,增长27.41%,高于贷款平均增长10.58个百分点。三年来,全省银行业完成了第一批“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在产能转移、整合和升级领域共融资246亿元。全省绿色信贷余额2372亿元,同比增长21.6%,比各类贷款平均增速高出4.77个百分点。贷款主要投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以及自然保护、生态恢复和灾害防治项目,分别占贷款总额的47.12%、14.02%和11.07%。
下一步,我省将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步伐。积极结合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和福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面利用中长期贷款、债券投资和风险投资进入江西,大力推进重点绿色产业发展,充分满足绿色项目有效融资需求。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地区投资,支持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稳步击退“僵尸企业”,盘活和存放落后产能和低效地区现有资金,引导实体经济向绿色、清洁、循环、低碳方向发展。(记者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