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党支部合作社”、“农业生产党建”和“三风党建”.新区铁河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领导,促进了扶贫开发、经济发展和村庄的出现,使铁河处处散发着经济蓬勃发展、生活繁荣的“气息”。
一号摄像机:
"让一边的土壤和水“丰富”另一边的人."
长夏铁河乡东阳村。
站在金河养殖合作社,俯瞰湘江水面,几只水鸟俯冲下来,数千只鸭子在嬉戏。50岁的渔民胡鸿比把竹竿铺在船上,准备下湖。
东阳村作为五河交汇的地方,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8000多亩湘湖发展水产养殖业,走上了“以水代水”的致富之路。
“光是花600元游览这个湖一个月,一年就要花7000多元,加上股息和养鸭收入,所以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说到合作社,已经脱贫的胡鸿比说得最多。2019年,在新成立的区委宣传部的帮助下,东阳村按照“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金河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的模式,建立了“青山盐鸭厂”,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每个村民都有一份,每个贫困家庭都有另一份。除了在合作社工作,贫困家庭还可以利用湘江水面养鸭。”铁河镇党委书记熊辉告诉记者,扶贫脱帽不能只靠政府援助,必须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让村民真正依靠自己,一方“充实”另一方。
到2019年底,铁河传统特色的“青山板鸭”将在短时间内售罄2万多只,全村贫困家庭工业和就业救助覆盖率将达到10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少;在共同繁荣的道路上,我们不能落后。”熊辉告诉记者,铁河镇92户贫困家庭中有84户已经脱贫。乡党委将按照“一户一策”的方针,确保扶贫任务如期完成。
摄像机2:
“让比例尺和绿色成为农田的新背景色”
“晚春四月不冷,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早稻播种和移栽。早稻的出苗率很高,幼苗长得也很好,这让我更加开心。”新丰分厂畜牧队的熊忠海看着田野里露珠的小苗茁壮成长,笑容满面。
“这曾经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情节,只有五六个情节。经过高标准的农田建设,现在每块地都是标准的5亩,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仅机械化就能节省50%的耕作成本,达到每亩70元。”熊中海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铁河乡将争取上级投入5600多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2万亩丘陵变成连片平原。“小田地变成大田地,倾斜的田地变成平坦的田地,薄田地变成肥沃的田地,零田地变成完整的田地。“钱包”逐渐膨胀,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到目前为止,铁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我们以振兴农村战略为指导,大力推进‘党建和农业生产’模式,实现‘田成广场、渠通道路、旱灌排涝’,使规模和绿色成为农田的新底色。”熊辉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旱涝保收的农田高产稳产,铁河乡也突破了传统模式,通过管道运输,为每一片靠近皮肤的田地都建了一个水龙头,从而实现了
"这个村庄过去外观很差,但现在到处都是风景如画。"村民方贤贵被这一变化深深打动了。“木莲新村是一个由移民建造的村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40多年了。过去,这里的环境不仅很差,而且村里的气氛也不好。”方贤贵告诉记者,农村生活相对单调。村民们完成了他们的农活,不是喝酒就是打牌。为了引导村民取得积极进展,该村投资10多万元修建了广场。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们也是提高农村人民福祉和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手段。”熊辉告诉记者,2017年,作为新区19个“三风”主题文化建设示范点之一,该村通过建设“三风”示范点和开展“党建三风”活动,向村民宣传家规家训和历史传承。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风民俗明显改善。
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家庭风格,你就会有一个好的家庭风格。如果民俗是纯粹的,社会气氛就会明朗。看着整齐划一的建筑,干净整洁的村巷,村委会前的“三风”文化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壁画,村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每天晚上,村民们自发地来到休闲广场散步和跳舞。
“要改善村庄的面貌,政府资助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有必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让文明成为时代的秩序。”熊辉说,文化墙和文化走廊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知识,改善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也为美丽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村充满了新的领域和诗情画意的风景。发展中的铁河就像一幅美丽的乡村水墨画,让人忘记了回归。
(苏珊《南昌日报》记者钟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