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星期四。第一次,我进入武昌方舱医院护理病人。收容所医院的大多数病人都是确诊为轻度新诊断肺炎的病人。由于一些亲属不在身边,一些亲属仍然是新诊断的重症肺炎患者,他们不同程度地表达了紧张、焦虑和恐惧。护理首先保护心脏。我给病人提供心理咨询,安抚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让他们认真配合治疗。”
“2月12日,星期三。下午在武昌方舱医院工作时,有一段时间我感到耳朵和头都疼,很不舒服。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空余时间。我咬紧牙关,坚守岗位,用爱温暖病人,直到我下班。
下班后,我的同事发现我的脸颊被护目镜擦伤,耳朵上布满了血痕。"
………
4月6日,记者采访了正在庐山休养的江西省第二批援武医疗护理队成员、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李晓芳,看到了她在援武期间写的防疫工作日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坚强勇敢,无私无畏,与时间赛跑,与疾病作斗争,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生命,表演感人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可以流泪。
新发肺炎疫情爆发后,李晓芳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变化,随时准备投入战斗。2月4日,她带着行李去了武汉。"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抗击流行病是我的战场,白色是我的衬衫."记者被李晓芳有力的言辞所感动。
到达武汉后,她放下行李,和队员们一起进行防护技能训练,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穿戴和脱下防护用品。她从事护理工作已有十多年,经验丰富。她曾担任护理小组护理组组长,负责五名护士的联络和协调。
2月5日晚,第一批来自武昌区各社区的轻度新皇冠肺炎患者先后被送往武昌方舱医院治疗。根据安排,江西省协助第二批武汉医疗护理队101名成员对武昌广场医院C区168个床位的病人进行护理。第二天早上8点,李晓芳进入武昌广场医院上班。在这里,她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戴护目镜,第一次穿尿布,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
她为患者提供抽血、注射、生命体征监测、分发口服药物、采集咽喉拭子标本、送餐等服务,以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在我们护理组,我是年纪最大的,其他护士都没有结婚,我担心他们的安全。因为这个原因,我总是第一个进入机舱,最后一个离开机舱。”李晓芳说。
为了新诊断肺炎患者的诊断和康复,应收集咽拭子样本进行检测。收集咽喉拭子标本时,与患者面对面,并使用棉签刺入患者的喉咙。此时,从患者口中喷出的液滴可能携带高浓度的病毒。“这是我们感染风险最高的时候。我不会让年轻护士做的。我每次都这么做。”李晓芳说。
李晓芳视病人为亲人,总是带着真诚的心微笑、关心和温暖病人,这样护理就能有一个温度。有一位女性病人,她的丈夫在武汉金印滩医院接受治疗。这个只有三个月大的婴儿也被隔离了。当她第一次来到武昌方舱医院时,她非常沮丧。李晓芳主动和她说话,用爱驱散了她脸上的忧郁,给了她一套新衣服。在病人康复出院的那天,他和李晓芳拍了一张集体照,希望李晓芳在疫情爆发后带着家人去她家。
为了消除病人的焦虑,李晓芳教病人唱红歌、练肺活量、练八段锦来缓解压力
身穿白色盔甲的士兵反向行进。春天到处是树枝,英雄凯旋。3月10日,武昌广场医院宣布关闭小屋。到目前为止,李晓芳已经在武昌方舱医院工作了30多个昼夜,用爱心温暖了282名患者。不是亲戚比亲戚好,赢得病人的称赞。(记者何申宝)
记者笔记
"治疗三分,护理七分."在武昌广场医院工作时,李晓芳总是用爱心之光照亮病人的希望之路。
在护理病人时,她既是护士又是“心理咨询师”,及时给病人提供心理咨询,教和指导他们掌握调整情绪和消除恐惧的方法。她用爱心和耐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用真情驱散患者心中的阴霾,让他们拥抱阳光,迎接新生活。
当寒风袭来,当你回来时,春天盛开。一个多月来,李晓芳一直站在抗击艾滋病的最前线,保护自己的生命。她的言行证明了医生仁慈的真正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