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江西两会上,“社会养老服务”问题受到了各方的密切关注。省政府的工作报告提到,推进江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的实施已经落实。
那么,江西将如何创新和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这方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成员如何提出意见和建议?江西民政厅的解释是什么?
报道:2020年将实施集中照顾贫困残疾人和农村互助养老
近年来,江西省高度重视农村老年人的忧虑和担忧,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 以“农村养老党建”为出发点,解决农村养老的痛苦和困难问题,使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真正有收益感,有效团结党组织周围的群众,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9年,江西出台了建设和发展养老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强调三年行动计划将在2020年继续实施,集中照顾贫困残疾人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
记者从江西省民政厅了解到,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已建成1430所农村养老院,床位86000张,贫困人口56000人。69个县(市、区)实现了对农村贫困和残疾人的集中照顾。共建设了8,896个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包括7,289个具有粮食援助和其他功能的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923个村庄,覆盖率为40.9%。
建议: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中公益性岗位的比例,鼓励社会基金设立养老服务。
雷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委员,认为省民政厅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老年人膳食援助运动,有效弥补了江西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然而,在建立以家庭护理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支撑、以机构护理为支撑、以财政保障和服务为配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之前,仍有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
若丹说,一般的农村幸福食堂是以行政村为基础,建立在自然村,70岁以上老人较多。一些来自偏远自然村的老人不能在幸福食堂吃饭。“对服务人才的需求仍然难以跟上,财政支持仍然有限,私人资本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接受。”若丹认为,真正做到“集中注意力、关爱他人”,是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最重要任务
若丹建议合理增加公益性岗位在社会养老服务中的比重,适当提高其报酬,实行岗位补贴,形成激励机制,确保有特殊人群做特殊事情;坚持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公共养老机构的投入,建立动态保障机制,确保有专项资金做专项工作;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以公共建设、私营经营、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的形式建立养老服务。
措施:以“党建和农村养老服务”为起点,打造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江西是如何开展这项保障工作的呢?
据报道,到2019年底,全省69个县(市、区)将在县福利院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集中护理
据江西省民政厅工作人员介绍,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江西坚持以党建为先导,以“农村老龄党建”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建设适应农村老龄需求的农村老龄服务新体系。提出了十项措施:“集中力量促进对贫困者和残疾人的集中护理”。加快推进县级福利院向城乡贫困残疾老人集中照料机构转变。到2021年,农村贫困和残疾老年人集中护理将达到100%。
努力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改善养老设施和服务条件,改造或重建安全风险较大的敬老院,提升服务功能薄弱、支持者较少的敬老院,因地制宜创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努力提高和扩大互助养老服务的质量。从2019年到2021年,全省将新建或改造7,800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2019年2,300个,2020年2,600个,2021年2,900个),覆盖70%以上的村庄,配备厨房、餐厅、卫生间、电视室、休息室等功能场所。
努力促进初级保健和养老金服务的结合。坚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推动医疗卫生资源进入机构、村庄和家庭,广泛建立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提供全面的养老医疗服务。
努力建立一支老年人才队伍。完善老年服务员工激励保障政策,逐步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文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服务老年人感情丰富的管理服务团队。
努力为留守等困难老人建立照顾和援助机制。对有安全风险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给予优先援助,并实施“一人一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建立奖惩机制,履行家庭的主要责任。教育和引导儿童或者其他被赡养人、扶养人依法履行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的义务;调解、督促随军家属履行义务或者协助老年人请求有关执法部门追究随军家属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努力发展和服务老志愿者。大力弘扬敬老孝的社会风尚,鼓励村级组织探索和开展以“时间银行”为主要内容的老年志愿服务。
努力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要素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养老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的资金筹集和保障,积极营造安全舒适的农村养老服务环境。
努力建立各级各部门上下衔接、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各地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大力推行“党建和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记者杜文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