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京凯区白水湖管理处港口村的村民在黄文祖家安排了一栋新房子。
“当我看到这些崭新的小建筑时,我说不出我有多开心。作为孩子,我们希望让父亲住在一个好房子里。”昨天,虽然天气不太好,但对黄文祖一家来说,这仍然是个好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和他的父亲正式把家搬到了京凯区港口村华侨花园。
进入黄文祖家,窗户干净、温暖、舒适,沙发、家电等各种生活设施齐全。擦玻璃,挂灯笼,贴上“福”字.随着春节的临近,黄文祖和他的家人正忙着装饰他们的新家。港口村的志愿者为他们的乔迁之喜,并帮助黄文祖装饰他们的新家。92岁的黄坐在沙发上,对着忙碌的孩子们微笑。"我没想到我能在这么大的年纪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当他看到记者来了,黄赶紧叫记者坐下。虽然他的语调缓慢,但他无法掩饰自己的喜悦。"能在新房子里庆祝新年真是太好了!"
回想起他曾经住过的房子,黄文祖说他曾经住过的房子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瓦房,年久失修。冬天,他觉得冷风可以从墙上的裂缝进入房子。比生活条件更不方便的是周围的生活环境。“买蔬菜和泥路进出需要八九英里。雨天走路特别困难,但是住在城市里没有城市的感觉。”黄文祖说,在他们拿到新房子的钥匙后,这个家庭非常高兴,“周围的环境比一点点好,这让他们感觉像是住在城市里。”最让他们家人开心的是新房子周围的生活设施与时俱进。“200多米外有一个诊所,学校也在附近。老年人看医生和孩子们上学都很方便。”
住在黄文祖楼上的刘常棣和她的妻子今年也将在他们的新家过新年。刘奶奶告诉记者,她儿子在去年11月拿到钥匙后,立即开始帮忙装修新房子。本月13日,她和妻子顺利搬进了新房子。“我过去常常去儿童之家过新年。今年他们都可以来我的新房子过新年!”
记者了解到,华侨花园的小高安置房已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共294套。去年3月,港口村开始搬迁华侨自然村的安置房屋。7月31日共分配了281套安置用房,130多名村民被分配到新房。"这也是我们港口村最后一批被转移的村民."港口村村委会副主任曹华友说。曹华友看着一个个搬进新居的家庭,感到很感动。“以前,有些村民不想进入这栋楼,也不太了解安置工作。然而,随着村里的环境日益变化,许多村民开始积极合作,充分理解我们的工作。”曹华友说,此举不仅是为了城市的发展,也是为了村民们安居乐业。据了解,早在2003年,港口村就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启动了旧城改造项目。到目前为止,1020多个家庭和3000多个重新安置的家庭已经得到适当的住房,以便村民能够有一个居住和享受的地方。
(邓艳余涛,南昌日报记者张瑞芝/文成本/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