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任慧
411,000贫困人口已经脱贫,其余7个贫困县全部达到解困条件,其余38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率预计将降至0.27%.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的这组数据意味着,2019年,我省将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决定性进展。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结束的一年。准确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场硬仗之一。这也是一个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扶贫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参加省两次会议的代表们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促进工业减贫,激发战胜贫困的持久力量。
选择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新丰县西牛镇曾武村的省人大代表兼党支部书记曾自清,通过“公司合作农民”的模式,带领村民建立蔬菜产业基地,并在几年前帮助曾武村消除了贫困村的标签。"发展工业是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关键."谈到增武村的蔬菜基地,曾子清突然开口,“蔬菜基地项目启动后,增武村的所有贫困户不仅会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享受固定的年息,而且周边村庄的工业发展也会有序推进,贫困户也会脱贫致富。”
依靠大联盟,我们引进蔬菜产业集团,建立合资企业,组建农业公司。增武村万亩蔬菜基地不仅丰富了村民,也不断加强了村集体经济。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工业,建立“产血”机制,有利于促进消除贫困和农村振兴两大任务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曾子清认为,要想战胜贫困,除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综合保护扶贫等措施外,还必须促进扶贫与农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联系,加快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建设,不断增强“三农”发展势头的活力,切实发挥“三农”镇石作用。为了增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活力,帮助他们克服贫困,还有许多障碍要克服曾自清在增武村发展温室蔬菜的过程中,看到设施农业既有市场风险,也有自然风险。“全面提高工业扶贫质量,为战胜贫困提供有力支持。”
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打一场消灭赤贫的战争
过去的2019年对修水县意义重大。今年秀水县6140户、23219人脱贫,贫困率下降到0.55%,全县133个贫困村(包括21个深度贫困村)退出。
省人大代表、秀水县县长张林表示,近年来秀水县把重点放在扶贫上,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迄今为止,秀水县已投资46亿元扶贫项目,使21571户家庭中的84609人脱贫。在工业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深度贫困村扶贫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坚持“两放心、三保证”的标准,把剩下的9.6万贫困人口脱贫张林说,为了赢得这场决定性的战斗,摆脱贫困,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CPPCC委员、CPPCC凭祥市委副书记陈朝清对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他认为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当地的条件来促进扶贫工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地方产业,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应综合考虑地方条件,避免普遍发生。在没有条件的地方,我们应该改变思路,加强对底线的保护,而不是片面强调工业项目的全覆盖。"此外,对工业服务给予指导也很重要."陈朝清表示,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工农实用技术培训、向农村推广电子商务知识等措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管理服务和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上,将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使工业扶贫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农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省坚持把战胜贫困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个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实施精确扶贫和精确扶贫战略。它专注于关键点并准确执行政策。一批贫困县和贫困村脱贫致富,成效显著。陈朝清坦言,要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考虑到一些脱贫人员没有很强的造血功能,依赖扶贫政策和资金,有可能重返贫困,陈朝青建议改善贫困家庭信息等扶贫数据的动态管理,同时建立重返贫困预警的监测跟踪机制,及时帮助重返贫困人口和新出现的贫困人口。
“我们可以探索建立预防贫困和反贫困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依靠医疗保健、医疗保险、应急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加强对重点群体的监测预警,实现早期发现、早期包容和早期干预。”陈超清表示,在跟踪监测扶贫成果时,可以建立基于省级扶贫大数据平台的扶贫到户监测系统,加强扶贫信息的动态管理,实现“扶贫立竿见影,扶贫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