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的使命是讲述一个关于中国的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纽约曼哈顿佩斯大学孔子学院提倡从(外国)中国学习者的角度讲中国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终于形成了品牌系列中文角活动——《中国学习者讲中国故事》,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吸引了当地许多知名媒体的关注。
本次活动的参与者都是来自孔原的中国学习者。由于他们不同的年龄、身份和文化背景,当他们在孔子学院的讲台上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时,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同的惊喜。
参与者分享广泛的主题。从“我的汉语学习经历”到“我的中国之旅”再到“我对中国文化的再认识”,这个话题越来越深。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既相似又不同,这真是太棒了。
龙伟琪,社区大学数学教授,既是中国文化爱好者,也是中国学习者,同时还是摄影师和旅游爱好者。出于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自2005年以来,他已经13次来到中国,走进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用相机记录了5000多个精彩瞬间。这里有中国的山川,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还有他与中国人民接触的故事。这些场景记录了他对中国的理解和记忆,也承载和见证了中国过去十年的变化。在中国角的分享活动中,他以“我镜头下的中国”为题,系统地介绍了他眼中的中国。当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他说:“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卢军教授分享了他在旅途中对中国的重新认识。为了用汉语与中国学生交流,他于2018年3月开始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在此之前,他在2017年暑假去苏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当时他爱上了中国。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三个月后,他想到了再次去中国旅行的主意。
2018年暑假,他在中国呆了55天,这让他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中国的现代化真令人惊叹。公共交通便捷,年轻人充满活力,中国的摩天大楼就像梦一样。”吕俊感慨地说。
同时,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探索也是每个人都分享的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部分。
宇星和玉清是只有10岁的双胞胎姐妹。他们通过互联网在孔子学院在线定制中文课程。在中国角分享活动上,他们分别用中文介绍了7岁时的中国之旅。姐妹俩不仅参观了中国的名胜古迹,还品尝了许多中国美食。余庆兴奋地回忆道:“我最喜欢的中国菜是饺子。我在北京品尝了16种不同口味的饺子,非常开心。”余兴被《水浒传》年《宋武打虎》的片段迷惑不解,天真地问:“宋武为什么打虎?为什么不保护老虎呢?”那天,他们还现场演唱了中国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韦伯兰德是一名年轻的电影演员。在中国之角,他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旅行中说得很流利。在此期间,他了解了中国的悠久历史,感受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并被中国人民的友好和热情所感动。
“中国学习者讲汉语故事”鼓励学习者将课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习者更多地访问中国,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经验,并将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内化为他们在实践中的综合汉语应用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学生们讲述他们独特的中国故事,并通过各自的视角分享生动的中国感受。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说,也为寻找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尝试。(王雯琴郭瑞芬)
(王雯琴是美国佩斯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院长,郭瑞芬是美国佩斯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月16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