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3日电据澳大利亚新快报报道,澳大利亚的唐人街也被称为唐人街或唐人街,通常指中国人居住在其他国家城市的地区。唐人街是海外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之一。走进唐人街,你会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它不仅积淀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记录了早期海外中国移民的血泪。
悉尼唐人街位于悉尼最繁华的中央车站和达林港之间的干草市场,是澳大利亚乃至南半球最大的唐人街。悉尼的唐人街不仅仅是一条街道,而是一个被苏塞克斯街、乔治街和工厂街等许多街道环绕的区域。
唐人街的主要街道是一条名为狄克逊街的步行街。街道的两端各有一座中国牌坊。海街侧牌坊的内外两侧是“四海一家”和“澳中友好”两本书。法多里街一侧的牌坊上写着“贯彻美德”和“发扬未来”。德信街上各种挂有中国招牌的商店都记录着时间的痕迹,中国餐馆里菜肴的阵阵香味会不经意间提醒你深深的乡愁。
谈到唐人街,人们不得不提到悉尼著名的华侨领袖方金吾,他于1946年和父亲来到悉尼。他已经在唐人街扎根70多年了。他对唐人街的熟悉无与伦比。这可以说是唐人街一部有价值的“活历史”。
根据方金吾的说法,他年轻时悉尼只有大约3000名中国人。当时,德兴街已经成为悉尼的唐人街。但在此之前,悉尼实际上有两个唐人街。第一个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在悉尼和墨尔本发现了金矿。1851年,居住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的居民开始从广东出发,途经香港和澳门,乘船抵达澳大利亚,成为第一批中国移民,并在洛克附近建立了第一个唐人街。
但是在19世纪下半叶,租金不断上涨,中国人开始逐渐搬出岩石地区,定居在坎贝尔街,靠近现在的苏里山,这里也成为悉尼的第二个唐人街。当时,金宝街的国会剧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整个金宝街非常热闹。然而,由于这条街上商店太多,拥挤不堪,悉尼在20世纪初建造了一个新市场,现在这里是帕迪市场的所在地。
方金吾说,当时德信街到处都是储存木材的仓库,木材是从达林港运到城市建设的。到了20世纪中叶,这些仓库最终被搬到了市郊。然而,由于德胜街的租金低廉和新市场的建设,金宝街的居民逐渐搬到了这里。正是在同一时期,澳大利亚的“白色澳大利亚政策”开始瓦解。中国文化逐渐被澳大利亚人接受。德兴街变得越来越热闹,成为中国人居住、开店和庆祝春节的新唐人街。一个新的商业区,冉冉,罗斯。
70年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悉尼,而唐人街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泰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和马来西亚人生活在唐人街附近,泰国人生活在紧凑社区的街道甚至出现在国会剧院旁边。泰国、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的每家餐馆都相继开业。非常热闹。这一幕与德兴街形成鲜明对比。
在德信街,许多商店已经关门了。门上贴了出租广告。近年来,在德信街经营了几十年的几家小店相继倒闭。整条街变得越来越荒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这样一个问题:悉尼的唐人街正在衰落吗?
对于唐人街变得荒芜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指责城市轻轨的建设,有人认为更现代的达林广场的开放,有人说租金太高,还有人认为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的到来冲淡了唐人街的中国风味。事实上,悉尼不是唯一的城市。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正在经历变革。中国城市正在变成亚洲。
看看澳大利亚过去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我们似乎能够找到一些线索。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唐人街所在的千禧区只有365名内地居民,占当地人口的7.2%,而2006年、2011年和2016年的数字分别为665 981人和2866人。尽管中国内地出生的居民人数持续上升,但说普通话的人数从2001年的413人飙升至2016年的2478人,但说广东话的人数仅从496人增至615人。
虽然这些数据仅来自Xi市区,但仍然具有代表性。大多数建立唐人街的早期中国移民来自广东、福建和香港等沿海城市,甚至还有大量来自马来西亚和越南的中国人。然而,进入21世纪后,来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并不局限于这些地区。这些新移民、外国学生和外国游客来自中国各省,他们的方言和生活习惯不同。
例如,在饮食方面,新移民的口味不同于老移民。过去,唐人街较为主流的粤港澳餐馆早已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近几年在德信街新开的火锅、奶茶和酸奶店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此外,许多老店主都是老年人,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像当年一样早起晚回家。他们既忙又勤奋,他们干脆关门歇业,退休去享受晚年。
此外,在过去的十年里,悉尼郊区的一些地区有许多卫星唐人街,包括阿什菲尔德,被称为小上海、查特伍德、布尔伍德、赫斯渥等。
悉尼和许多其他有唐人街的城市一样,已经逐渐进入“后唐人街”时代。中国人民不必像100年前“白澳政策”中的前辈那样生活在特定的地区,而是有更多的选择,生活在更好的地区。
也许唐人街没有衰落,而是正在经历转变。今天,每周五晚上,唐人街夜市将开放,一周中最繁忙的时间在德信街附近。唐人街的名字在悉尼市政府未来的所有计划中都可以看到。此外,附近轻轨的建成必将为唐人街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唐人街可能不再是新移民的避难所,而是海外华人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寄托。它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化,并努力完成从老移民到新移民的代际过渡。老一代人的努力永远不会被忘记,但是新一代人也应该建立自己的唐人街。人们常说,当一个中国人来到外国独自旅行时,他首先要去的地方一定是唐人街。一百多年前就是这样,一百年后也应该是这样。
1818年,一个叫麦赛英(后来叫约翰·夏英)的广东人乘船来到澳大利亚,成为澳大利亚最早的海外华人。200多年后,中国人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新的传奇。唐人街不会衰落,因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唐人街。(胡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