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最近发布的《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预测称,由于新的皇冠流行病的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2%,世界经济将经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收缩。
面对疫情,世界经济面临压力,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尽管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幅下滑,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工作和生产全面恢复,中国的经济恢复力和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得到激发。
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表现出了较高的治理效率和较强的协调统一能力。在采取严格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新冠状病毒传播的同时,它也防止了社会经济停滞,为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疫情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分阶段减免税收、缓缴或减免社会保障费、减免房租和优惠水电价格等。以减轻企业的压力,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与此同时,这一流行病已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一些新形式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目前,全国各地的恢复工作和生产正在迅速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恢复生产。截至4月21日,平均开工率和复工率分别达到99.1%和95.1%。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数据监测显示,截至4月15日,全国中小企业的回报率为84%。商务部发言人日前透露,国内服务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达到80%以上。工作数据的恢复表明,中国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展。这种效应将推动中国经济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逐步上升。
剩余的全文
联合国最近发布的《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预测称,由于新的皇冠流行病的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2%,世界经济将经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收缩。
面对疫情,世界经济面临压力,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尽管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幅下滑,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工作和生产全面恢复,中国的经济恢复力和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得到激发。
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表现出了较高的治理效率和较强的协调统一能力。在采取严格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新冠状病毒传播的同时,它也防止了社会经济停滞,为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疫情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分阶段减免税收、缓缴或减免社会保障费、减免房租和优惠水电价格等。以减轻企业的压力,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与此同时,这一流行病已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一些新形式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目前,全国各地的恢复工作和生产正在迅速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恢复生产。截至4月21日,平均开工率和复工率分别达到99.1%和95.1%。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数据监测显示,截至4月15日,全国中小企业的回报率为84%。商务部发言人日前透露,国内服务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达到80%以上。工作数据的恢复表明,中国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展。这种效应将推动中国经济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逐步上升。
疫情过后,中国的市场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国外疫情的逐步控制,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三驾马车”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将恢复。据海关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商品出口总值为4.74万亿元,同比下降6.4%,但降幅略小于第一季度。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份实际外商投资为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为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日前,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0年度报告》,称亚洲经济总量预计到2020年将升至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约为50.2%。这意味着亚洲的经济发展将在疫情过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决这一流行病造成的经济危机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实现经济复苏需要长期努力。作为第一个控制疫情的国家,中国应率先在控制疫情和发展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做出更多贡献。
世界各国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新流行的疾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敌人。疫情爆发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及时采取各种隔离措施,向世界各国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体现了大国承诺和国际领导。这与美国试图推卸责任、指责其他国家甚至向世卫组织“扔罐子”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应该在危机出现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疫情期间,中美两国没有丧失民间交往和互助的热情,这对控制全球疫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中国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国际人才回国。在流行病期间,国际人才的流动是有限的。疫情发生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提升。国家间对人才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目前,一些持有中国工作签证或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包括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国际学校的教师,因疫情而无法在中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加强入境人员新冠状病毒检测和严格执行入境后集体隔离措施的基础上,这些外国人应放宽在华旅游限制,加快吸引人才回国。
中国可以进一步促进亚洲的经济一体化,以应对疫情爆发后全球价值链的可能重组。流行后,区域化的趋势可能会增加。中国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和全面渐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继续参与亚洲经济一体化,加快自身经济发展。
面对这场流行病危机,尽管不同国家在制度、经济发展程度、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一味强调差异不利于双赢发展。各国应坚持求同存异,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和公平的方向发展,尽快推动世界经济走出艾滋病的阴霾。
(编者: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