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南昌工业战线打了一场“精战”,打了一场“主动战”,开展了恢复企业生产、引进新项目、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工作。发展势头强劲。6月份的南昌,热浪滚滚,工业战线上的生产建设现场如同天气一样炎热。
6月2日,最后一批52辆豪华大巴缓缓驶离位于南昌经济开发区的中国恒天白露佳巴士有限公司厂区,前往沙特阿拉伯。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交付了去年年底从沙特阿拉伯市场赢得的500辆豪华巴士的全部生产订单。今年春节后,在南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公司克服了疫情的影响,积极恢复生产,按期完成订单生产任务。
在防疫期间,南昌各地在工业战线上精诚合作,有针对性地全面破解了企业面临的复工复产难题。今天,大量的工业企业已经克服了流行病的影响,恢复了活力,就像白路加公共汽车一样。统计显示,早在2月底,全市工业企业复工率就达到了100%。3月底,全市监管工业企业的回收率达到99.9%。从1月到4月,该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同时,工业项目的建设战线也克服了疫情的影响,保持了势头。1-4月,全市已投资142.2亿元,计划投资1亿多元,占计划投资的27.5%。一季度,全市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3.2亿元,占全市总收入的83.7%。
面对疫情的影响,该市的工业战线不断创造新的机遇。目前,全市正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工业发展十大行动,力争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营业收入超过7200亿元。
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在于新兴产业。据了解,今年我市将重点发展四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航空设备、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是国内外上市公司专门面向应用的发光二极管产品,加大对发光二极管下游应用产品制造商的投资;积极推进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围绕华勤通信等龙头企业建设配套企业集团。以重庆市虚拟现实为主要载体,引进和培育了虚拟现实终端设备、互动设备、内容采集与制作设备等一批硬件制造项目。在航空装备产业方面,重点是建设“一城”(南昌航空城),实施“一规”(航空城规划),运用“一策”(民航暂行办法),引进一系列平台和企业,努力打造航空装备产业高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加大对产品研发、产业协作、基础设施建设、收费设施建设、共享出行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生物制药行业,我们致力于充分利用十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如中医药科技创新城,为制药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确保研发成果、发现效益、确保融资和孵化项目。(记者范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