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郑
代表名片:
全国人大省水利厅厅长罗晓韵
李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全国人大代表、华赣环保集团总经理肖立平
“我们一定要打好保护蓝天、碧水、净土的战斗,实现污染防治的阶段性目标,”突出污染防治的法律性、科学性和精确性,“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生态”和“环境保护”仍然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门话题。
作为生态环境的“优秀学生”,生态文明的开拓者,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文明体系,保持全国领先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不断巩固和提升江西的生态环境优势,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道路?几天来,江西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就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继续谱写美丽中国的“江西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传达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即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李认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但无论如何艰难,都无法突破生态底线和贸易破坏,实现暂时增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集中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最终制定出一个蓝图,咬紧牙关,坚定地向前迈进。”李说,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大批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但群众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坚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化工园区、生活污水、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江西生态优势。
江西水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水资源优美,造就了著名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罗晓韵说,近年来,我省对促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恢复进行了全面规划。全省河湖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然而,鄱阳湖水质保护、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基层河湖管理和保护仍需加强。必须以流域综合生态管理和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为出发点,建设优质水生态示范江、示范湖,建设美丽水域、美丽产业的“最美海岸线”。
发言人说:「政府工作报告建议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的成效,并强调污染控制的法律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这在防止和控制污染的战斗中抓住了牛鼻子。”肖立平说,只有充分发挥法治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硬约束作用,才能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水平
“制度创新是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三年来,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快速稳定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江西经验’已经传到了全国。”李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已经确立。整个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五级”河湖长度制度、生态司法制度改革都在全国前列。萍乡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余江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新余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为国家示范。
当生态文明还在发展的时候,制度创新将永远在路上。李建议,下一步,我省要继续实施改革,加大绿色体系模式建设力度,全面推进现有体系实施,深化自然资源产权、土地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区制度、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同时,我们将对改革成果进行扎实的总结和评估,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和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管理水、保护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从根本上取决于制度创新。罗晓韵表示,我省坚持把全面实施河道长度制和深入实施湖泊长度生产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在省、市、县、村纵向形成五级“河道长度责任链”,横向构建多部门协调的“部门治理圈”。目前,全省有2.5万多名河湖领导积极履行职责,开展了100万次河湖巡逻。与此同时,河湖长度制度的组织、制度和法律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推动河湖长度制度工作从法治走向法治,河湖管理体制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建设升级版的河湖长度体系,进一步加强河湖治理和管理,实现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生态治理不是政府的“一人秀”,而是涉及全社会的“协奏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系统工程,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肖立平认为,许多生态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良好的市场机制运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应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激活市场活力,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公共治理体系。
实践“两山”理论,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优势和品牌。加快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品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我们还没有充分发挥开放“两山”过渡通道的优势,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李说,作为全国最绿色的省份之一,我省在保护绿色水资源、巩固生态优势的同时,要做好“生态”工作,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工业与环境交流的双赢。我们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在我省蓬勃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升级改造传统农业产业。我们会同意的
罗晓韵认为,近年来,我省不断开展流域综合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共同推进了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水环境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财富之源”。依托河流的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如上犹园村、桂西塘店村、高安堡罗生态谷等应运而生。通过生态治水,人们收获了真正的生态红利。下一步,我省将突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绿色发展,巩固和造福人民,使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