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在旧住宅区安装电梯,同时建设5G基站
昨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建设厅了解到,为推进全省旧城区改造,省已下发《江西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试行)》号文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旧城区基本改造,将水、电、气、电、路、垃圾、汽车等内容统筹考虑,在完成基本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富有特色的居住特色,改善旧城区居住环境。
贯彻先民生后促进的原则
旧住宅区是指建设时间较长(通常为20年以上),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愿望强烈的住宅区。已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将通过拆除新建(改建、扩建、改建)棚户区进行改造的棚户区(住宅),以及城市中居民以自建房屋为主的地区和村庄,不属于旧住宅区范畴。
《导则》明确指出,旧住宅区改造包括基础设施改造和改善、房屋改造和改善、居住环境改造和改善、服务设施改善和改善等。旧住宅区改造应因地制宜,贯彻“先民生、后提升、后功能、后景观、后地下、后设计、后建设”的原则。
在基础设施改造和完善方面,水表改造实现了“一户一表”。为了便于管理,家用水表应相对集中在室外公共区域,并应位于便于观察、不结冰、不被任何液体和杂质淹没、不易损坏的地方。具备直饮水条件的城镇可以在旧居住区改造中同时开展优质“直饮水”工程建设。
在排水设施方面,应根据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原则确定排水系统。清理旧居住区现有排水管道和与居住区相连的市政雨水、污水管道,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旧居住区雨水、污水分流改造。
在电力设施方面,旧住宅区应根据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平均家庭容量标准配置升级和旧配电设备更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在供气设施方面,对于有条件安装燃气管道的市政管道燃气覆盖区域内的旧住宅区,结合旧住宅区改造,同时铺设住宅区地下燃气管道,实现“一户一表”。
在照明设施方面,节能灯应优先考虑,照明和风格应统一规划,以满足不同场所的具体使用要求。旧住宅楼通道内设置照明灯,照明灯采用声光控发光二极管或节能灯。
同步发展5G基站建设
在通信设施方面,遵循有序、美观、安全的原则,结合旧居住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分类捆绑、分类穿管、分层架设等方式进行整治工作。新建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线路应统一设计和管理,走廊内外应设置光纤配电箱。
对于通信管道下存在困难的旧小区,室外电缆的架设应标准化,旧小区的架空通信线路应根据当地条件、标准外观、安全秩序的要求,以及强电和弱电分开架设的原则,通过套管和线槽统一梳理。旧住宅区改造应积极推进
公共厕所的修缮和建设,对没有配套独立厕所的旧住宅区,如原附设公共厕所的,应进行升级改造;如未建公厕,可结合场地条件在公共区域增设固定或移动公厕,位置应符合环境和景观要求。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充电设施的配置
对居民区损坏的道路进行修复,确保道路畅通,道路平整无坑洼,道路牙整齐无缺损,并有效组织雨水收集和排水。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公共停车场、休闲广场、人行道等。路面上应铺有透气砖、植草砖等。
在停车设施方面,新建的非机动车棚不得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应采用与周围环境颜色协调的轻质材料建造。
为完善机动车地面停车设施,首先要满足消防应急和绿色交通的要求,然后结合社区道路交通条件设置机动车停车位,优先考虑生态停车位,配置收费设施,并满足相关规范。整顿和修复公共车库和停车位原有的停车功能;添加交通标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城市(包括县城)交通等专项规划,在旧住宅区周围的道路上设置夜间停车位。
在改造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收费设施应根据旧居住区的实际情况,本着安全和统筹的原则,在居住区内配置或预留。电动非机动车的充电场所应是独立的室外棚,不应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停放或充电。
旧住宅区鼓励安装电梯
针对旧住宅小区无电梯住宅的问题,提出了居民自愿、充分协商、加强引导、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等原则。鼓励安装电梯,以满足居民对更好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电梯的安装不得影响住宅建筑的日照、通风和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相邻建筑的照明以及建筑内外的排水、燃气和强弱电管道。
安装电梯的结构形式应重量轻,便于施工。可采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多方案比选,选择对原结构影响较小的结构形式。旧居住区电梯安装形式应统一,外观应与居住区及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
当安装电梯影响楼梯平台水表、电度表、煤气表、消防箱、弱电配电箱等现有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时,应对受影响的现有设备和管道进行改造。电梯配电应配备专用电源电路和专用电能表。此外,建议使用无障碍电梯或能容纳担架的电梯。(南昌日报记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