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纸钱,捡起花,用干净的水擦拭墓碑,用祝福卡替换烧毁的纸。墓地里没有烟火,只有安静的纪念。清明节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习俗。今年的清明节,“花祭”和“云祭”在南昌逐渐升温,文明祭祀和清明节的新概念流行起来。
各种在线祭祀平台访问量188.7万人次。
4月4日下午,两名工作人员在南昌市颍上墓地墓前摆放鲜花、卡片和蝴蝶结。另一名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视频向其他地方的死者亲属播放了整个祭祀过程。十分钟后,三名工作人员起身来到另一个墓地,放下纸钱,拿起鲜花,用干净的水擦拭墓碑,并重复祭祀工作。
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个墓地前都摆放着鲜花,很少墓地前摆放着水果和其他物品,香纸钱也不见了。替换牺牲清扫器的工作人员用祝福卡替换了烧毁的纸。“今年,南昌所有的墓地都暂停对外开放。市民不能亲自来参观墓地,所以墓地承担了祭祀和扫墓的服务。”“清明节前后,许多市民通过官方的云祭祀平台下订单,并提出自己的祭祀要求。我们安排将货物运送到坟墓。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市民都选择了鲜花和卡片等物品。由于墓区的年代久远,一些坟墓已经很多年没有亲友来过了。坟墓区也将为每个墓碑提供鲜花。”
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我市各大公墓都开展了祭云、拜客等活动。总共举行了51次集体纪念仪式。共有412,000朵鲜花代表市民赠送,188.7万人次访问了在线纪念平台。
“云祭”逐渐升温
“今年我不能来看你了。我家一切都很好。不要在天堂读书。”在“爱南昌”客户——的南昌云纪念平台上,市民王写下了他想对父亲说的话,并赠送了一束鲜花和点燃的蜡烛。
与往年在山上烧纸烧钱烧香的情况不同,今年,网上祭祀的新趋势正在逐渐升温。在访问期间,记者注意到,在各行各业的倡导下,绿色、健康、安全的牺牲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市民通过“爱南昌”的客户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在网上填写纪念文字,上传亲属照片,提供虚拟祭品,如鲜花、香烛和祝福卡。
据了解,在南昌民政局、南昌日报主办、南昌晚报全媒体中心执行的南昌祭云扫台——封来信正式发布后,越来越多的南昌市民发起了南昌祭云扫台,表达对死者的哀悼。清明节期间,南昌市民政局与本刊合作制作了《天书》和——封南昌祭云扫台来信。共收到62,000多份呈件和信函。
(刘炜南昌晚报,南昌爱情客串记者胡晓阳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