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世纪目标胜利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南昌都市圈做大做强的重要一年。今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它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该市的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和健康。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新发布的《南昌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图表,将我市今年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新成就尽收眼底。昨天,记者特意请南昌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小兰对《公报》进行了全面解读。
在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
“《公报》”表明,2019年,市委、市政府将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提高全市经济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优质发展升级,交出全市人均发展水平超过10万元、新就业目标超额完成、财政总收入超过900亿元、改革开放深化、出口增速达到8年的突出答卷整体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夏小兰说道。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201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96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增长率与全省持平,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2.6%,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比较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首次突破10万元,达到10.0415万元。美元汇率为14556美元,增长6.6%。
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超过900亿元,达到902.9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6.08亿元,增长3.1%。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企业年收入6997.07亿元,增长6.6%。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达到841.05亿元,增长12.9%,比全省增长5.0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总量的32.4%,比上年增长3.2个百分点。
扩大开放,优化经营环境。2019年,我市将继续建设“五型”政府,深化“管理服务”改革。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强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显现,市场参与者的活力将得到有效激发。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7.72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全年新增手表1227个,居全省第一位。对外开放突出,海关进出口总额1061.77亿元,同比增长34.8%,比全省增长2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5.78亿元,增长43.0%,创2012年以来新高,比全省高出30.7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以转型创新为引擎,提升内生动力,再储存能量
《公报》表明,2019年,我市将牢牢把握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全面实施“一核两级”产业发展战略,做强产业,促改革,求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321”产业格局出现。2019年,全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3.7:47.4336048.8调整为3.7336047.6336048.7。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工业生产强劲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与全省持平。其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2%,比规模以上产业增长10.7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平稳较快,增加值2729.47亿元,增长8.4%,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高0.4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0%和3.7个百分点。服务业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压舱物。
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夏小兰告诉记者,2019年,全市新技术和动能将迅速聚集,代表高端新产品、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的快速培育。电力电缆、沥青及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光电器件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2%、30.9%和11.0%。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市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6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21684件,专利授权13057件。全年注册技术合同1085份,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7.6%。全市新增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有3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优化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投资不仅是消费的重要变量,也是供给的重要内容。扩大有效投资和更准确的资本投资不仅能扩大需求,还能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促进转型升级。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5.7%,比全省增长4.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明显高于总体投资增速,同比增长56.3%,同比增长38.8个百分点。服务业、住宅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投资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90.0%、54.4%、41.1%和19.9%。
消费升级引领经济增长。自2019年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稳定,每个季度都在10%以上,持续高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中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显现。其中,改善消费和享受消费发展势头良好,消费升级趋势持续。2019年,全市化妆品、中西药品及金、银、珠宝产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8.9%、28.8%和12.9%。全年旅游总人数17936.72万人,增长19.0%,综合旅游收入1869.16亿元,增长23.0%。
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质量
《公报》表明,我市深入实施绿色发展,大力支持创建生态示范平台,统筹规划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布局,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开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功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城市品牌,美丽南昌建设迈出新步伐。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总能耗10,0
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63万公顷。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植树2804公顷,比上年增加1020.1公顷,比上年增加1074.1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比上年增加0.2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上年增加0.21平方米。“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卓有成效。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81%,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全市空气质量连续322天良好,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是中国中部唯一一个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省会城市,连续六年位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
基础设施是平衡的和无障碍的。城市建设项目,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是保证工业、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顺利运行的动脉。只有通过动脉一般原理的血液顺畅流通,才能提高城市功能的质量,拓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空间。2019年,城市交通设施将继续改善,城市主干道网建设将继续推进,高速公路主线将加快通车,实现城市一环封闭交通和地铁二号线全线运营。这个城市的运作将会越来越顺畅。邮政速递服务能力提高。2019年,全市邮政总业务量达到81.63亿元,同比增长28.6%。快递服务企业营业收入41.8亿元,增长35.5%。信息和通信的发展速度加快了。2019年,作为全国首批5G商业城市,上海将率先进入5G商业发展快车道,全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6.8万,增长11.3%。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推动幸福指数再次攀升
《公报》表明,该市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减免税费等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明确、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符合底线、密集网络和机制的要求。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36元,同比增长8.1%,增速与全省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8元,增长9.1%,比城镇居民高出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下降2.26倍,下降0.03倍。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8%和38.2%。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个人所得税13.38亿元,下降37.3%,这也有利于人民和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面改善民生保障。2019年底,全市将坚持和完善整体民生保障体系。与上年相比,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人数增加了13.2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增加了13,400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12.88万人,新增职工9.28万人。该市有257家新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16家新医院。床位增加了28,000张。总共增加了52,200名新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增专职教师15200人,研究生42200人。增加了6所普通中学和51所幼儿园。教育、社会保障、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财政支出不断向人民倾斜
“2019年,在宏观经济稳定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南昌将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迎难而上,高质量发展将充满活力。”夏小兰说,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正确指导,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没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成就。2020年,面对新皇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我市将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新皇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继续围绕“努力谱写南昌大都市圈建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的战略路线。该市将继续加强工业,改善民生,进行深入改革,开放活动,充分创新,成为一个美丽的城市,改善生态,并做好“六个稳定”。完成短板,推优挖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优质发展,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的江西贡献省会力量,描绘新时期江西改革发展的新图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计划的全面完成。
(危机中的南昌日报记者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