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1点,从柬埔寨西哈努克城起飞的QD704航班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降落。身着白色防护服的长北机场海关大队第三师海关官员已经等了很长时间。“穿好衣服就走!”航站楼里响起了清脆的订单声。在旅检三处党支部书记杨彭纯的指挥下,海关人员开始了温度监测站温度测量设备的开关机前准备工作,做好风险旅客的控制准备工作,以及各种设施设备的检查工作。
14点,舱门打开。杨和他的同事们穿着防护服,开始一个一个地查看乘客的信息,检查乘客的体温,并安排乘客分批下船。登机接受检疫后,乘客依次下船,前往海关卫生检疫站。海关官员对入境旅客进行了第二次体温筛查。在这里,钟青和杨红主动检查乘客填写的健康申报卡。黄彦清和黄凯坚守在医疗检查站,仔细观察入境乘客的健康状况,包括他们是否有咳嗽、身体不适和其他症状。在卫生检疫通道,高捷站在温度测量台后面,密切注视着红外温度计,实时监控温度测量.
面对口岸防疫工作的严峻形势,三大队的工作人员早到早出已成为常态。春节以来,防疫一线的每一个岗位都让旅检部三个分局的所有海关人员紧张忙碌。
“你这次旅行去了哪里?你住在哪里?”在检查现场,负责流行病调查的谢涛带领乘客再次测量体温,并与他们聊起“日常生活”。谢涛告诉记者,对于有高危和发热症状的乘客,他们将被直接带进负压医疗隔离室进行采样,甚至对于体温正常的乘客,也必须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越详细,对预防和控制就越有帮助."他说。
然而,获取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游客没有注意记忆,谢涛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引导灵感。也有少数乘客有幸运心理,并故意隐藏它。谢涛不得不从许多不相关的答案中寻找线索。然而,谢涛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那就是微笑。“不要认为戴着面具的旅行者感觉不到,只要他们从内心开始,他们就能获得理解和支持。”谢涛说,在取样过程中,少数游客偶尔不合作。在这种情况下,谢涛展示了他“说话”的能力,“像一些老年人一样,他们特别紧张,面对抽样时不会张嘴”这时,当人们聊天后放松时,他们会有一个好的收获。"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南昌海关也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来自南昌海关保健中心,是诊断新冠状病毒的“金眼睛”。他们使用核酸检测来检查患者样本,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张强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自疫情爆发以来,他带领检测团队迅速“备战”,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记者了解到,实验室检测风险极大,检测人员需要穿戴连体防护服、护目镜和N95口罩,因为他们采用的是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一轮测试需要连续工作3到5个小时,在此期间测试人员不能离开实验室。防护服是气密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才能忍受;如果你不能去厕所,减少食物和水的摄入。我感到闷和缺氧。我只能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喘口气。其中,张强是实验室里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除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检测任务外,他还承担了日常检测样品统计、报告、试剂耗材收集、登记等多项任务。面对高度紧张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