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战胜贫困的最后一年。为巩固扶贫工作的成效,江西省瑞昌市始终坚持以党建促扶贫。它认为发展和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帮助消除贫困和增加穷人收入的重要途径。在队伍建设、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积极探索贫困家庭稳定增收的渠道,激活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决定性的反贫困斗争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建强班子,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
"我真的要感谢我们的李书记在我家过得很好!"提到了陈钊镇万全村第一书记吴立。三组贫困户,盛国林,不停地赞美他。科林森的妻子是残疾人,他的两个孩子在读小学,他的家庭靠自己生活,这使得生活非常困难。为了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村里的第一书记吴立来村里后,就带领村里的“两委”班子成员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经过多次研究和调查,他最终决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种植白茶。目前,有800亩白茶基地,使17个贫困家庭在自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据了解,2019年白茶的销售收入将超过14万元。
“今年,我们计划将茶园扩大到1000亩,预计销售收入为30万元,每户贫困家庭增加5000元。”吴立自信地说。
近年来,瑞昌把建立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村干部队伍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投资保障、开展技能培训、选拔和派遣村干部协助,村干部被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被选拔为村干部。截至2019年底,该市各村“两个委员会”的221名主要官员已外出工作,并返回家乡做生意。他们是优秀的人才和富有的专家,占“两委”主要官员总数的83.1%。
整合资源,打造集体经济发展“强引擎”
从党委书记到董事长,夏凡镇北盟党委书记陈洪林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这一身份源于瑞昌何志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夏凡镇党委通过多项调研,决定发展“党建扶贫”产业项目。整合辖区内12个行政村的资金、资源和人力,共同组建了一家注册资本120万元的股份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稳步增加收入。到2020年底,该公司的产值预计将达到350万英镑。
一个地方的繁荣和发展取决于它的经济和项目。瑞昌因地制宜,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探索“双赢”、“捆绑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建立“市级统筹、乡镇领导、村级落实”的工作机制,组织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骨干人员,总结各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六条发展路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各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目前,全市157个行政村中有86%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超过5万元。
营销推广,铺就集体经济发展“快车道”
“地道陈钊打折粉5公斤49.9元”“南义镇山辣椒粉、地瓜粒、各种干菜,都是村民自己种植的纯天然绿色农产品,数量有限,欢迎抢购”最近,瑞昌市供销合作社的电子商务平台“范农四季”工作室非常热闹,主播们正在大力宣传地方特色扶贫
接下来,瑞昌将继续通过激活资源、推进资产管理、产业匹配、资源开发、电子商务创业、联合经营等模式的整合与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将由“重数量”向“提质量”转变,由“增收”向“见效益”转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