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瑞昌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确定了“铁手整治、城乡同步、整洁有序、美丽宜居”的工作要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
思想认识更加深刻,凝聚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广泛共识。瑞昌市牢固树立了“窗口”意识,坚持把改善城乡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出发点。对环境修复的认识不断加深。良好的城乡卫生环境已被纳入瑞昌“五好环境”持续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环境整治的共建共管氛围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瑞昌市也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管领导协调”的推进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通过观察亮点、阳光效应和不足比例,有效地传导工作压力。
“过去,没有人对居住环境感兴趣。现在,人们每隔三到五次就会来检查一次。”瑞昌还制定了专门的突击检查工作计划,该计划以问题为导向,工作人员每周花两天时间对监督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定期召开千人会议,对整改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进行曝光。如果实施仍未到位,将追究严重责任。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要突出重点,准确定位,统筹规划。瑞昌市坚持“三位一体”优化岸线环境。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点、线、面”三位一体,提升岸线环境和生态质量。
进入瑞昌码头镇梁公银行,工作人员正在种草和给银行浇水。在工作人员的伪装下,整个梁公河堤覆盖了河岸和河岸的大片绿地,形成了一幅绿色版的地图,这是瑞昌打造长江“最美海岸线”整风工作的缩影。在“线”上,瑞昌市按照“堤外生态湿地、堤内园林”的要求,努力打造长江“最美海岸线”的升级版。19.5公里的长江海岸线已成为最美丽的生态线和最好的景观线。建造最美丽的红湖海岸线,推动生态绿色走廊排成一行并连接起来。在“现场”一级,努力集中在非法码头和矿场。亚东水泥和巫山铜矿成功建立了国家级绿色矿山。该市还投资4000万元精心打造天目山公园,将废弃矿山改造成休闲绿地,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表面上,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发展的“绿色含量”。
“三治”并举优化城市环境。瑞昌市继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治脏”。通过采取严厉措施,如禁止焚烧和排放、黑色和有臭味的水体、露天烧烤、建筑工地的灰尘和建筑垃圾,该市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一场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展开,杀生遍及全市,防疫“安全网”已经建立。大力“治堵”。电动汽车标准化管理和“非机械分离”道路控制的实施,使交通事故率下降了32.5%,是过去十年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最低的。同时,将投资2500万元在市区新建一个大型货车停车场,有效解决大型货车停车难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是实施农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场硬仗。瑞昌市强调“美化”,注重改造。大力开展“四清”,全面建设“三园”。村庄、集镇、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沿线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新农村建设,优质完成453个新农村。突出“净化”,努力整改。批准全国首批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建立全面的“家庭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运输、城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体系,创建“1 N”管理模式的保洁队伍,并新增4个垃圾分类试点乡镇。突出“整合”,努力整改。历时两年半完成城乡一体化工程,基本实现了城乡自来水供应全覆盖。投资5400多万元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站全覆盖。
优美的环境取决于每个人的维护,为此,瑞昌市加强了对城乡环境整治要素的保护。坚持整治常态化和长效化,全面提高城乡环境治理水平。评估将用于促进改善,城乡环境的综合改善将纳入该部对村镇高质量发展的评估。排名第一的乡镇将获得20万元奖励,排名前三的乡镇领导将发表讲话。巩固整改成果,探索形成“日常检查、月度调度”、常态化联席会议、电网监管等机制。全面提高整改效果。以文明深化整治,大力开展新时期文明实践活动,如“我愿做一天交警”,文明出行已成为普遍做法。以深化殡葬改革为出发点,开展改变风俗习惯的活动,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下一步,瑞昌市将不懈努力,补短板,强强联合,促进改善。将为九江的长远成就和良好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九江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城市功能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九江日报财经记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