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瑞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做好疫情期间扶贫车间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确保疫情期间贫困人口安居乐业,创新了“以工代训”的扶贫模式。 鼓励扶贫讲习班协助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以吸收穷人,通过在职实践提高他们的技能,向企业提供培训补贴,促进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并使就业的穷人能够在学习的同时在扶贫讲习班工作,同时掌握技能,而不影响他们的工资和收入,从而实现企业和穷人的双赢
进入码头镇扶贫车间,我看到工作人员在忙着加工雨伞的同时,还在接受技术人员的现场培训和指导。“疫情爆发后,我无法出去找工作。扶贫干部让我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我是一名新员工,以前从未做过这种事。公司派技术人员在车间里教我手拉手做这件事,所以我学得很快。”码头镇长刘村档案里卡的贫困成员阎小萍高兴地告诉笔者,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她已经熟练操作,现在每月收入超过1000元。
“一家人也种了田,基本生活就够了。家庭中年龄较大和较年轻的成员已经照顾好了他们,不会出去找工作。”阎小萍愉快地介绍道。
“通过这种以工作、学习和操作取代培训的方式,员工可以更多地了解工作流程和安全预防措施,并可以自己解决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小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我市人民社会服务局干部陈表示,他们已主动将镇和码头镇的两个扶贫车间连接起来,并对从扶贫车间吸收的员工进行了“以工代训”的培训工作,并按规定给予补助。
春节以来,受疫情影响,许多人都匆匆忙忙地停止了工作。为了帮助一些无法重返工作岗位的企业和无法重返工作岗位的农民工,特别是穷人,找到工作,使他们能够有适当的工作做,有一个安全的生活,他们的家庭可以得到照顾。
瑞昌市人民社会服务部成立了疫情期间“走访和协助”工作组,全面满足各类企业的就业和技能需求,在疫情期间设立临时岗位,全面开展点对点、准确的收发岗位现场服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双轨制”,创新的培训和就业方式同时保证了企业的就业需求和员工技能的提升,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收入。
自4月以来,这两个扶贫车间共培训了15人,补贴24900元。178名社会福利工作者每月得到8.5万元的补贴。(洪秋蓉,九江报社金融记者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