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论
稳定第二季度的经济运行是确保全年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之一。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半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们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一方面,有必要实施一系列财政、货币和就业政策来应对这一流行病。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努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恢复社会经济生活。
5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4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主要经济指标的月度下降幅度已经缩小,一些指标已经转好,但要弥补上一次疫情的严重影响仍存在挑战。这不仅取决于中国恢复工作和生产的速度,还取决于外部的疫情和经济变化。经济发展的趋势需要观察,我们有信心保持复苏和改善的势头。(相关报告见03版)
疫情防控进入正常防控阶段后,生产生活秩序继续加快恢复。4月份国内经济数据总体延续3月份以来的复苏和好转势头,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截至4月25日,规模以上行业中超过正常生产水平的企业有近85%,服务业中超过正常生产水平的企业有70%预计将出现环比增长。
一系列协调我国防疫和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果,一些经济指标由负向正转变。如新计划的启动项目总投资已从上月的22%增至1.1%,表明项目储备和投资资本保证有所改善。工业用电量在4月份转为正值,并在5月初继续小幅回升。这些领先指标足以表明,保持经济持续复苏和改善势头的条件已经具备,并有越来越坚实的基础。
服务业在早期阶段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4月份的下降幅度已经在缩小。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下跌4.5%,较3月份下跌4.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交通和其他行业的跌幅超过整体区间。
剩余的全文
今天的社论
稳定第二季度的经济运行是确保全年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之一。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半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们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一方面,有必要实施一系列财政、货币和就业政策来应对这一流行病。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努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恢复社会经济生活。
5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4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主要经济指标的月度下降幅度已经缩小,一些指标已经转好,但要弥补上一次疫情的严重影响仍存在挑战。这不仅取决于中国恢复工作和生产的速度,还取决于外部的疫情和经济变化。经济发展的趋势需要观察,我们有信心保持复苏和改善的势头。(相关报告见03版)
疫情防控后移至正常preve
服务业在早期阶段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4月份的下降幅度已经在缩小。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下跌4.5%,较3月份下跌4.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交通和其他行业的跌幅超过整体区间。
4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该指数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补偿性恢复性质。从主要指标1-4月的运行情况来看,主要指标仍处于下行区间,整体经济没有恢复到往年的正常水平。例如,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3%,餐饮收入下降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7.5%。
经济数据的逐步恢复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促进了工作和生产的恢复。3月和4月,经济连续两个月恢复改善势头,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增加了进一步加强宏观对冲政策和进一步促进恢复工作和生产的信心。
中国的防疫和控制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经济复苏势头尚未恢复到总体正常水平。此外,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收缩的背景下,国内经济未来仍将面临挑战。
受上一次疫情影响,目前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4月份,城市调查失业率为6.0%,比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受到严重影响的关键群体是农民工。在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就地就业的对接措施和措施的作用下,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去年4月底,农民工规模已恢复到90%左右,但仍远未达到正常水平。此外,今年将有874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增加了就业难度。
尽管就业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仍存在诸多困难,但从连续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我们有信心稳定二季度经济运行。这主要来自中国长期积累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在疫情的严重冲击下,这些优势没有被严重破坏或根本改变,甚至在防疫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中国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与新势头相关领域的主要指标在4月份保持增长趋势,并在疫情下实现了反趋势增长。
稳定第二季度的经济运行是确保全年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之一。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半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们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一方面,有必要实施一系列财政、货币和就业政策来应对这一流行病。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必须尽一切努力推动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以便全面恢复社会和经济生活。
(责任编辑: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