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饭,7元……近日,海底捞、西贝等餐饮品牌价格悄然上涨的消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海底捞承认价格上涨是“真实的”,并表示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公司调整了部分菜肴的价格,整体价格涨幅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别定价。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餐饮消费尚未完全放开。为了缓解自身压力,更多企业有望参与提价。
据分析,参与涨价的大多是综合实力和定价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利用促销活动吸引游客“生存”。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尚未完全形成,但一些商家的“报复性涨价”迫不及待地出现在舞台上,令网民难以保持冷静。正如一些网民所说,工资没有上涨,但消费却上涨了。这是为了鼓励人们“报复和省钱”吗?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一些餐饮企业选择提价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由于防疫工作的需要,食品、劳动力和经营成本大幅上升,消费者进店人数大幅下降,适度涨价也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餐饮业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大损失。这也是企业在重返工作岗位后尽可能弥补损失的本能举措。
只要价格明码标价,儿童和老人不会上当受骗,而且涨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来说,餐饮企业提价没有大问题。当然,消费者也有“用脚投票”的自由,不管他们吃还是不吃。海底捞6%的整体提价和不同城市的差异化定价应该是一个经过仔细考虑和论证的计划,旨在提高收入表现和弥补早期亏损,同时让消费者“接受”。毕竟,无论一个餐馆品牌有多大,它都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感受,也不能不担心消费者“用脚投票”。
剩余的全文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饭,7元……近日,海底捞、西贝等餐饮品牌价格悄然上涨的消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海底捞承认价格上涨是“真实的”,并表示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公司调整了部分菜肴的价格,整体价格涨幅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别定价。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餐饮消费尚未完全放开。为了缓解自身压力,更多企业有望参与提价。
据分析,参与涨价的大多是综合实力和定价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利用促销活动吸引游客“生存”。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尚未完全形成,但一些商家的“报复性涨价”迫不及待地出现在舞台上,令网民难以保持冷静。正如一些网民所说,工资没有上涨,但消费却上涨了。这是为了鼓励人们“报复和省钱”吗?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一些餐饮企业选择提价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由于防疫工作的需要,食品、劳动力和经营成本大幅上升,消费者进店人数大幅下降,适度涨价也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餐饮业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大损失。这也是企业在重返工作岗位后尽可能弥补损失的本能举措。
只要价格明码标价,儿童和老人不会上当受骗,而且涨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来说,餐饮企业提价没有大问题。当然,消费者也有“用脚投票”的自由,不管他们吃还是不吃。海底捞6%的整体提价和不同城市的差别定价应该是一个经过仔细考虑和论证的计划,旨在提高收入业绩和弥补前期亏损
在龙头企业提价后,会有更多的餐饮企业跟进吗?不排除有些企业会跟随涨价的趋势。毕竟,餐饮消费目前还没有完全放开。消费者的选择有限,有时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上涨。此外,一些企业确实有相当大的提价动机。然而,没有必要太担心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相信消费者“用脚投票”,相信市场的力量。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品牌实力和其他红利形成的话语权和定价权,龙头企业有信心提价,一些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可能会发现难以效仿。一些已经经营得非常困难的企业,盲目提价无异于饮鸩止渴。
事实上,有些人反对提价的趋势,有些人利用这种情况来促销。例如,麦当劳最近为会员日推出了半价桶活动,消费者冲进去抢麦当劳的小程序崩溃。在后疫情时代,餐饮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新一轮的重组和升级。一些龙头企业将瞄准中高收入群体,走“高端路线”。更多的中小企业会选择促销来吸引更多的普通消费者。
对一些餐饮企业的提价没有必要过敏,但餐饮业应认真考虑在当前特殊时期的普遍困难下提价。在尽一切可能促进消费复苏和释放潜力的背景下,餐饮业应警惕市场上一些商家涨价的不利影响。钱袋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一旦它们被紧紧地覆盖,它们对整个行业都是有害和无用的。
据报道,有一项收集90后疫情经验的在线调查,其中最热烈的回应是“终于明白了省钱的重要性。”餐饮业不能误判形势。急于提价和跟随价格上涨的趋势最终可能弊大于利。漫画/陈彬
(责任编辑:段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