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3月27日电(记者林春银、刘克庚)“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主题展”27日在福州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开幕。
作为福建省自恢复工作和生产以来的第一个线下非遗产展览,该展览的近100个参赛作品是从数千名为“战争流行病”欢呼和欢呼的候选人中选出的。
此次展览的近100件作品都是福建非基因传人的作品,主题是“抗击疫情”。记者刘克庚摄
福建省文化旅游厅党组书记石建萍在讲话中表示,福建省广大非基因携带者在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倡议,“扭转了方向”。他们以自己的领域为基础,发展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日夜致力于防治艺术创作的主题。他们先后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他们积极鼓励和呼喊无硝烟的防疫斗争,增强了群众打赢防疫战争的决心和信心。
展览木雕《疫不容辞》吸眼睛。记者刘克庚摄
当记者走进展厅时,他们看到展出的作品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涵盖剪纸、竹木雕刻、皮影雕刻、木版年画、寿山石雕刻、陶瓷艺术、农民画、纸织画、木贴画、浸金画等多个门类,都是福建非基因传承人围绕“战争瘟疫”这一主题的心血结晶。
“到目前为止,福建美术馆共收集了1000件非基因承包商的作品和1500多件文化中心志愿者联盟单位的作品,以抗击这一流行病。与此同时,它还在全国征集战争“流行”歌词和歌曲的原创作品,共收到325首歌词和428首歌曲。我们还将在颤音平台上开展相关主题,并在微信公众号码上展示优秀作品。”福建美术馆馆长陈秀梅说。
柘荣剪纸的省级传承人吴以“战争流行”为主题进行了剪纸作品的展示和创作。记者刘克庚摄
在展厅里,名为《人间有爱》的寿山石雕作品展示了一个男孩躺在他家的窗台上,看着远处摇曳的竹叶,而他的妹妹正在帮他戴上面具向观众传达。
寿山石雕作品的创作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告诉记者,该作品是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构思和创作的,历时近10天完成。“我想用我的作品来表达面对疫情时所有人的团结、互助和友谊精神,并共同努力预防和抗击疫情。”
来自泉州布偶表演传承保护中心的年轻演员蔡思雅正在表演布偶表演。记者刘克庚摄
国家一级演员、福建芳华粤剧阴派“非遗”传承人余表示,疫情爆发后,他动员全家出动,录制了有家人参与的防疫录像。播出后效果非常好。“我还应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的邀请,成为一名文学艺术志愿者。我在收容所医院做了10多场越剧现场直播,为在前线作战的医务人员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我感到非常欣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创作的寿山石雕作品《人间有爱》。记者刘克庚摄
本次展览由福建省文化旅游厅、福建省文化、历史和学术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指导,福建省美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结束)
[主编:方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