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苗可欣的小女孩跳了起来,永远离开了。
半个月过去了,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和对调查的呼吁以及各种网上猜测并没有停止。最新消息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育局6月18日发布通知,正式调查从楼里掉下来的女孩、金坛滨江小学教师、苗族牟某的班主任袁某。
像花一样年轻,生命的突然死亡使每个人都悲伤。苗可欣的离开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疑虑。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有任何违法行为,如补课、体罚、收红包等,还有对生命本身消失的质疑——当苗可欣决定跳楼的那天下午发生了什么。什么是直接触发?在压垮苗可欣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还有其他“稻草”吗?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安慰死者和活着的人,而且关系到确定责任和追究处理这些问题的责任。它们还关系到如何反映和防止悲剧重演。
然而,到目前为止,一些当地的调查和反应总是给人一种失去焦点和“错过目标”的感觉。甚至,此前回应中的一些言论,如涉及作文抄袭、"红色批改是孩子自己做的"等"操作",引发了新一轮舆论反弹。客观地说,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地方公报的内容已经支离破碎,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和脉络,更不用说一份完整的深入调查报告了。
剩余的全文
一个叫苗可欣的小女孩跳了起来,永远离开了。
半个月过去了,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和对调查的呼吁以及各种网上猜测并没有停止。最新消息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育局6月18日发布通知,正式调查从楼里掉下来的女孩、金坛滨江小学教师、苗族牟某的班主任袁某。
像花一样年轻,生命的突然死亡使每个人都悲伤。苗可欣的离开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疑虑。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有任何违法行为,如补课、体罚、收红包等,还有对生命本身消失的质疑——当苗可欣决定跳楼的那天下午发生了什么。什么是直接触发?在压垮苗可欣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还有其他“稻草”吗?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安慰死者和活着的人,而且关系到确定责任和追究处理这些问题的责任。它们还关系到如何反映和防止悲剧重演。
然而,到目前为止,一些当地的调查和反应总是给人一种失去焦点和“错过目标”的感觉。甚至,此前回应中的一些言论,如涉及作文抄袭、"红色批改是孩子自己做的"等"操作",引发了新一轮舆论反弹。客观地说,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地方公报的内容已经支离破碎,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和脉络,更不用说一份完整的深入调查报告了。
然而,从当地“官方调查”的语气和方向来看,主要是针对“袁某曾收到微信红包,在校外补课,体罚学生”。这种调查仍然无法“解渴”。应该说,即使调查组在6月12日公布的报告中说“当天班上没有发现虐待或殴打学生的情况”,也不包括“杀死他”;即使调查显示袁老师确实收到红包,违反了上课规定,也只能算是旁证,不足以回答事情的真相和原因。家人和公众真正关心的正是苗可欣跳楼的关键。
说得更直白一点,在苗可欣爬过栏杆之前,他是被老师的不当言行所刺激,还是老师真的对网上流传的孩子进行了“报复”.只有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才能
"一位母亲失去了她的孩子,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位网友的话仍然伤害了我。要理清苗可欣跳楼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还原真相就要负责任。我们希望苗可欣事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焦点。当地政府应该尽快出具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
(责任编辑: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