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爱睡”,责怪自己“懒惰”。他以这种方式记录了电影之外的生活。
◆电影《东京物语》剧照。
■我们的记者徐阳
他的电影几乎只拍摄家庭主题,也有许多探索夫妻关系的作品,但他自己从未结婚.日本电影大师和靖国神社的生活就像他的电影一样,回味无穷。小津是什么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走出片场?在他看似简单的记录中隐藏着什么创造性的线索?
最近,《小津安二郎全日记》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并出版,该书首次在中国翻译出版。这本书有40多万字,包含32卷小津从1933年到1963年的日记,这正好是他60年生活的后一半。这本厚厚的日记包含了他对食物、衣服、住房、交通、工作、娱乐、朋友、日常思想和想法的忠实再现。它恢复了一代电影大师的生活以及他与当代日本作家、电影制作人和艺术家的接触,填补了靖国神社研究和出版的空白。
我半夜起来看剧本,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我责怪自己,不应该忘记我的第一颗心。
他出生于1903年12月12日,60年后的同一天死于癌症。第一个孩子转世的年龄给靖子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似乎是对他所说的一句话的回应:“我想拍的不是故事,而是深刻的主题,比如轮回和无常。”
对轮回和无常的迷恋使得小津的电影宇宙几乎只有一个主题:家庭。他一生导演了54部故事片,尤其是后来的电影《《晚春》 《麦秋》 《彼岸花》 《秋日和》》,都围绕着他女儿的婚姻展开。《秋刀鱼之味》 《宗方姐妹》 《茶泡饭之味》探究了夫妻之间的关系,《早春》 《东京物语》 《东京暮色》 《早安》描绘了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快乐和悲伤。通过省略和留白,观众可以意识到生活的无助或清晰,他周围的琐事就像魔术一样摆在他面前。
事实上,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他的最后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草》,这本日记也可以让我们一窥小津是如何回应和联系电影产业发展的。例如,1933年12月16日,小津在他的日记中透露:“我真的想尝试制作有声电影。”1953年6月2日,小津在五点钟看木下惠介《小早川家之秋》试镜时,写下了诚实和坦诚的“看完《——》后的感受”。虽然这是他的野心,但我没有被感动。这部电影非常粗糙,就像用醋嚼过的萝卜。我没想到这是一部平庸的作品。”
在他1960年2月至11月的日记中,他记录了将近一年的《秋刀鱼之味》,比如“半夜醒来读剧本”眼睛里充满了粗俗和邪恶的描述,我觉得更难完成我的事业。这是天生懒惰的报应吗?还是懒惰让你的职业生涯变得困难?你不应该忘记你的第一颗心。"
日记中的“爱吃爱睡”是从审美世界进入私人世界的一把钥匙。
除了电影,小津还喜欢阅读和旅游。在他1935年8月30日的日记中,“窗户大开着,秋风吹进蚊帐,又读了志贺直哉的《日本的悲剧》。”阅读是令人愉快的。偶尔,他会作几首“歪诗”——“春天还很轻,风还在闷烧,虫牙穿了心痛。天会亮的,心会把钟数为二。”(1935年3月5日)“阵雨来的时候,你在哪里吃冷豆腐?”(1935年8月4日)
说到旅游,我解释道:“工作结束后,我会过天成山,在连天休息观赏。在川端康成舞者走过的路上,我对这里的街道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在这种悲伤中,我们有一些共同之处可以安慰我们。我离开了赤中,独自一人快乐地呆在伊豆汤岛上。”(1933年4月28日)
《《秋日和》》除了记录和还原小津自己的艺术生涯之外,还是一部关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日本电影产业、社会风格、公民生活以及物质文化消费的纪录片,具有很高的社会学和人文价值。例如,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从业人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几家主要电影工厂的兴衰,娱乐和消费场所的名称和菜肴,如人们每天见面的izakaya,日本相扑、棒球、赛马甚至赌博的发展,以及小津最喜欢的徕卡相机在日本的引进和销售。例如,小津酷爱摄影、棒球、赛马,甚至经常为比赛下注。1954年,小津有很多关于赌自行车比赛的记录,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日记当成了一本账簿。
日记还包含了最日常个性化的小津。例如,小津也喜欢吃和睡。他日记中的“睡眠”这个词绝对是一个高频词。“阳光普照在拉门上,暖洋洋的。我睡了个好觉。”“今天多云。下雨了。米饭和莲花供品。邓贵。整天打瞌睡。”“再怎么睡也睡不着。脑袋瓜子也很慢。春天不适合工作。”“吃货”的快乐也涌到了——“晚上,我和高五、钟去了银座。在新竹吃牛肉火锅。”“早上,吃酒糟三文鱼。太好吃了。”“洗澡。晚上,做酒糟三文鱼。太好吃了。”
如果说过去的小津在公众眼中更像是一个“审美化的小津”,那么整个日记就是他从审美世界进入私人世俗日常世界的一把钥匙。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