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内蒙古文旅行业复工基本实现“能复则复、应复尽复”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5日电(记者休伊)25日,内蒙古自治区新关市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消息称,扣除季节性因素后,内蒙古文化旅游业复工基本实现“复工是可能的,应该复工”。
内蒙古文化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表示,3月16日,内蒙古决定将103个县(市、区)的疫情风险水平调整为低风险,各地将有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恢复生产。
截至3月24日,内蒙古已有174家星级旅游饭店恢复运营,14804处公共文化场所和181处旅游景点恢复运营,恢复率分别达到67.18%、98.25%和38.27%。
“排除季节因素,我们基本实现了‘能够恢复、能够恢复、能够恢复’的原则,全面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李晓秋表示,对于尚未复工复产的企业和市场主体,当地文化旅游部门已实施“上门”服务,了解原因,提供一线服务,突破“瓶颈”,弥补“断点”,引导和帮助他们及时复工复产。
李晓秋表示,疫情爆发以来,星级酒店、旅游景点、文化体育场馆相继关闭,旅行社和网络旅游企业纷纷关闭,旅游业受到综合旅游收入下降的沉重打击。内蒙古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文化旅游企业复工和用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据数据显示,2月5日,文化旅游部提议暂时提取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以支持旅行社应对目前的经营困难。截至3月20日,内蒙古已有903家旅行社暂时退还了1.43亿元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
李晓秋表示,下一步,内蒙古将创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企业在线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鼓励研究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等文化体验旅游,开发一批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旅游表演和创意旅游商品。
与此同时,我们将重点开发一些规范化和特色化的夜间旅行体验项目,以创造更多品牌的夜间旅行活动(产品)。在确保安全和避免打扰居民的条件下,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旅游景点提供夜间旅游服务。优化文化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表演艺术等服务,丰富夜间文化表演市场,鼓励博物馆和美术馆夜间开放,推出一批文化旅游消费打卡点。(结束)
[编辑: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