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24日(新华社)——上官云观看了一个网上展览,并与变成“主播”的博物馆指导员进行了互动.在预防和控制新皇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科技力量的帮助下,人们参观博物馆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疫情一度关闭了博物馆的大门,引发了各种“云刷”方法。其中,博物馆的现场直播相当“另类”,赢得了大量粉丝。如今,许多博物馆正逐步恢复开放。博物馆的直播可以正常化吗?“云参观”会给博物馆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吗?
打开文化生活:从线下到线上
此前,由于防疫和控制的需要,中国许多文化教育机构暂时关闭。然而,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更多的数字资源来提供文化服务。
来源: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截图
秦始皇陵博物馆在其官方网站上推出了一个“数字展示”专栏,其中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兵马俑全景”、“世界平面展”、“全球一体虚拟展示”和“数字博物馆”。
在国家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个“网上展厅”栏目,其中包括许多精美的展览,如“大唐奉化”。此外,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一系列“郭波邀你在云端看展览”来介绍一些文化展览或重点展品。
上海博物馆还推出了一项重大举措,将2019年年度展览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展”专题展移至网上,并“量身定制”了一套互动展览观看模式。
此前,根据北京市文物局收集的北京100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网上展览资源,观众可以在各机构网站门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观看网上展览,或者借助全景虚拟技术在线浏览展厅。
博物馆直播也带货
在流行期间,博物馆似乎也突然发现了“现场直播”的宝藏,每一个都有不同寻常的举动。视觉效果和交互性是直播的两个主要特征,而视觉效果既个性化又面向生活,吸引了大量观众。
据媒体报道,数据显示,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在内的8家国家级知名博物馆通过淘宝网直播联合推出了“云春游”,吸引了近1000万网民。
甘肃省博物馆一直在通过扩展在线内容探索直播模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该博物馆长达两个小时的在线直播达到90多万人,点击率超过50万,访客超过一半。
来源:图为甘肃省博物馆评论员王学林在淘宝网上直播。甘肃省博物馆
除了吸收粉末,博物馆的现场直播能力也相当可观。3月1日,苏州博物馆开始在某个平台上的直播演播室进行直播,这也是疫情防控期间的第二次直播。直播共吸引了125万观众和33万观众,比上一次直播增加了32%。
据统计,苏州博物馆的两次直播共吸引了193万观众和58万人,相当于苏州博物馆过去三个月的观众数量。当日文昌产品成交量较前一日翻了一番。
线上内容或许可以更优质
现场直播和网上展览无疑给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关注。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
“例如,一些网上展览是提前完成的展览存量,总量不是很大或很新。”魏军,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他表示,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博物馆可能会按照传统思路投入更多精力或专注于线下场馆服务,因此网上展览的内容设计不够,观众满意度可能会降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将展览或博物馆搬到网上也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魏军注意到,由于制作资金和人力的限制,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可能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制作更多的网上展览。
“疫情”推动了“观云展”的流行
与此同时,许多人也在思考,以前的“云刷博物馆”的在线模式能否补充线下活动,在疫情结束后给博物馆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来源:图片显示国家博物馆的评论员正在直播“云之春之旅”。国家绘画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早些时候表示,网络广播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种“解锁”博物馆的新方式,也为文物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博物馆的影响不能局限于场馆."魏军建议,根据目前的情况,博物馆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网上活动的互动性和知识性,或者与第三方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展览。"网上展览吸引观众,也可以利用线下博物馆的知识产权发展."
魏军认为,如果技术支持和内容展示进一步完善,网上展览、讲座和现场直播在未来将逐渐成为常态。"将来,你可以在网上和网下用两条腿走路."(结束)
编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