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9日电(记者于)北京市文物局19日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有序开放工作导则》号文件,规定未经行业主管部门正式通知,博物馆不得恢复开放。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导则》建议在接到行业主管部门恢复开业的正式通知后,综合考虑本单位的整体情况,认真确定恢复开业的具体时间,并报上级单位审核。博物馆恢复开放的信息应及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按照“谁开放,谁负责,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开幕式准备充分,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观众参观放心,开幕式安全有序。
按照“一库一策”的原则,制定本单位防疫期间恢复开放的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应提交上级单位审查,上级单位应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暂停省内外文化交流、巡回展览、学术讨论等工作项目,暂停博物馆场馆展览、制作等建设项目,确保疫情期间有序开放的绝对安全。
《导则》建议在科学计算观众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实现观众在错误时间分批进入博物馆,并实时监控和预警。博物馆日接待容量不得超过最大日接待容量的50%,瞬时流量不得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20%。原则上,团体不允许预订旅游。
严格执行博物馆参观者实名制和身份验证制度。参观博物馆的人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并登记个人信息。鼓励使用“北京健康宝”等数字化手段掌握观众的基本信息,实现高效跟踪和控制。同时,要注意观众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泄露。
暂停群组接收服务以控制观众流量。暂停对外餐饮服务、文化讲座、现场教育及其他人员聚集等公共活动。暂停人工解说服务,推广语音自助导航、二维码扫描识别、公共号码等数字展示观看方式。
优化博物馆参观服务,合理规划出入口路线和参观路线,实行分散参观指导,防止人员在某一区域内穿越和过于密集,确保安全距离大于1.5米。近距离为游客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落实各种防护措施。
《导则》建议对开放地区的防疫安全进行评估,不符合安全和开放条件的地区不得开放。内置影院、宣传教育场所、餐饮服务区、互动展示区、商品销售区等区域暂时关闭。
开展开放区域的安全调查,对公共活动区域、安全保卫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文物安全。
恢复开放前,公共区域、办公区域、服务设施、员工餐厅等。应进行全面消毒和清洁,并应加强对展厅和其他关键区域的健康检查。
暂停使用中央空调和通风管道系统,并打开窗户通风,以确保图书馆通风顺畅。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防控指引》和中国建筑协会《办公建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运行管理应急措施指南》 (T/ASC08-2020)的规范,安全使用大空间、高楼层的场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