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融合,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北京泸县古城遗址公园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样本。
泸县老城区如何“重生”

(照片来源:《北京规划建设》)
泸县老城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鹿城镇,北京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侧。这是一个以汉代城址为主体的大型遗址。北京文物所自发现以来,先后发掘出城市主干道、南沟东段和东城城北段等遗迹。它构建了城市遗址的主要框架,并解释了城市遗址的年代和形态等基本问题。
经过一千年的沉睡,泸县古城遗址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目前,泸县古城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已开始收集国际规划,预计2022年完成。泸县古城的考古遗址公园也已开始建设。
这可以被视为北京第一个真正的城市考古遗址公园。
北京通州市副中心的遗址
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
2017年4月。北京通州汉代路县城古城遗址入选“2016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泸县古城遗址是西汉榆阳县辖下的泸县行政公署。它不仅是北京最重要的大型遗址之一,也是北京市中心已知的最古老的遗址。城市场地总面积为35万平方米,整体平面形状为正方形。现有的城市遗址埋在地下,城墙保存完好。城墙外围是护城河,城西是生活和生产区,墓葬分布在东北、东南和南方。考古发现表明,城墙、护城河、城内遗址区、城外居住区、手工业区和遗址墓葬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体系。此外,这座建于西汉中期的古城,也证实了通州次中心的位置历史大约在公元1世纪。
到目前为止,考古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通过对城西南和城南遗址的发掘和调查,了解了城外遗址的特点。然而,通过对3000多座不同时期的古墓葬的清理,墓葬和随葬品的演变轨迹越来越清晰。
此外,随着考古发掘,世界上又出现了大量的文物和文物。在早期发掘的许多汉墓中,有埋藏的瓮棺,可追溯到战国末期至西汉时期。这种埋葬主要是为儿童,成人的埋葬也是分布式的,有秩序的安排和各种组合。墓中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形状各异。例如,学术界称之为“燕式鼎”的夹砂红陶鼎,是燕文化的核心器物之一,其本身的价值不可低估。还有各种类型的陶俑,形状各异,栩栩如生。此外,那一年的“当地人”有丰富多样的食物,种植谷物和饲养六只动物。房屋建筑材料多样、实用、美观。男人犁地,女人编织,他们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泸县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速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泸县古城遗址属于城市类型,由于规划和现状的双重挑战,难以保护。在遗址发现之初,北京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基本形成。场地现状被城市主干道、铁路等分隔。网站的完整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不仅如此,遗址保护还面临着不断考古发掘、保护对象不断增多的动态局面,以及因行政办公区快速建设而导致的建设条件不断变化的紧迫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通州区政府公布了泸县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为下一阶段遗址公园的考古发掘、绿化和水系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2019年春天,考古遗址公园在阿
更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出现的考古遗址公园相比,鲁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实施时间较短。1988年6月,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并向公众开放,但直到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才问世。2016年考古勘探发现了泸县古城遗址。201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始将泸县老城区文物保护纳入全市副中心建设总体规划。《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将于2019年开始实施。
2020年2月17日,北京《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指出,在加强古城整体保护、恢复历史文脉和胡同肌理的同时,还需要重点建设剑口长城三期改造工程和泸县古城遗址公园。
考虑到科技、环境等条件尚不成熟,泸县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方式为其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郎玉卓启新
[编辑:田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