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1700多件,对推动晋文化研究和晋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网太原3月12日电(记者李建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公众正式公布了闻喜邱家庄墓地的最新考古发现。编号为M5001的墓是迄今为止山西出土的最大的东周墓。墓主人应该是晋国的贵族夫人,共出土文物1700多件。
邱家庄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邱家庄村北部。它是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商城遗址和邱家庄墓”的一部分。郭城上址和邱家庄墓位于晋国“古曲沃”的核心地带,是东周时期晋国的祠堂遗址。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山西省“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的背景下,经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总勘探面积12.4万平方米。共发现各类古墓葬850座,其中车马坑51座,窑3座,夯土区9座,夯土地基5座,扰动土坑27座,堆石区2座,夯土陶遗址区5座,各类遗迹952处。勘探结果表明,邱家庄墓地至少有5组大型墓葬。随后,考古队对邱家庄墓地的一座盗墓贼指定的编号为M5001的大墓进行了全面发掘,占地1500平方米。
"坟墓建造得非常优雅,有四层生土,然后是碳沉积层,接着是棺材室、棺材室和棺材地板下的两块木料,然后是碳沉积层、石头沉积层和生土墓底。从建筑的角度来看,足以证明埋葬等级非常高。”考古人员称,邱家庄墓地的M5001墓顶部较小,底部距地表18.8米,没有墓道。墓门南北长14.3米,东西宽13.5米。坟墓上方有一个夯土建筑基座和一个由石板瓦和下层土组成的流水护坡。施工过程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坑,把坑夯到地面上,然后挖一个坑,在墓上挖台阶状的遗迹和沟槽,夯完墓,在墓上挖台阶状的遗迹和沟槽,最后在墓上夯建筑的地基。总共出土了1700多件文物。由于坟墓的反复挖掘,青铜礼器没有被发现。所有出土文物都是小物件,包括陶器、铜、铁、金、玉、石、贝类、骨头和器皿。有3件陶器碎片,可以被鉴定为豆子和罐子。377件铜器,其中大部分是铜容器;金箔5块,铁4块;136件玉器,包括10个石编钟;303个贝壳,874个骨制器皿和4颗珠子。出土器物的形制和纹饰都具有明显的晚金文化风格。
山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说,这座古墓的规模比太原的赵清墓和新疆的刘全墓还要大。这是迄今为止山西出土的最大的东周墓。根据墓的形状和出土文物,该墓可追溯到战国早期。特别是夯土建筑的地基和由板砖和下层土组成的松散水护坡,墓上较为罕见的台阶式遗存、半圆形凹槽、四层土台和特殊的墓葬结构,对研究东周时期的丧葬制度和建筑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他分析说,在邱家庄墓地发现的五组大型墓葬,很可能是晋国君主及其夫人的墓葬,这对推动晋文化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