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增添文化亮色(一线视角)
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阅读空间,使其成为所有人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引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充分认识和挖掘书店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多元化作用,把书店视为与图书馆、博物馆同等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
近年来,北京的实体书店重生了。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底,北京还有285家实体书店。此外,上海三联书店、延吉友书店、建头图书公司、钟书店等知名书店都落户北京。北京实体书店的“繁荣”吸引了业界的注意力。
目前,互联网趋势不可阻挡,电子阅读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尽管如此,实体书店仍然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独立阅读书籍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漫游书海可以给城市人带来精神享受,在书店的阅读沙龙可以给书友带来快乐,等等。因此,北京实体书店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努力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阅读空间,使其成为所有人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引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你怎么知道真正书店的方向?如何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在探索中,北京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书店不仅仅是图书销售的场所,书店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探索。书店被视为与图书馆和博物馆同等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而不是简单地交给市场。基于这一想法,北京投入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来支持真正的书店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共投资8600万元,201家实体书店获得补贴。2019年,239家实体书店获得了资金支持,支持资金近1亿元,有效缓解了租金、人工等成本上涨给实体书店带来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已经修订并发布了七份文件,以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它们准备将此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在机构层面保护实体书店。
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实现真正书店的复兴。两者相辅相成。2011年,北京发起了一场持续9年的全民阅读运动,并成为一项全年都有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仅在2019年,就将有超过30,000项特别阅读活动,覆盖并影响超过1,000万人。针对实体书店分布不均的情况,北京大力调整布局,补充短板,着力打造“一区一书城”格局,加强校园和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不断满足人们从供给方面的阅读需求。以社区书店为起点,将建立15分钟的公共阅读服务系统,让市民可以在家看书,也可以阅读好书。这将进一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从长远来看,激发真正书店的内在动机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北京加大了对书店社会绩效的评估机制,根据社会效益完成情况给予不同数额的补贴。对符合创新商业模式要求的实体书店进行奖励,并通过评估实现多种业态的整合和发展;政府增加了支持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书店开展全民阅读和组织文化活动的成本。最近,北京还对真正的书店经营者进行了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培训,以推动书店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今天的北京,阅读经典书籍和书籍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真正的书店正逐渐从传统的大卖场转变为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善于把握整合趋势,更多的实体书店将利用这一形势,增加文化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