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专家建议高度关注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中小文化企业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记者倪莹)“疫情发展趋势尚不明朗,工业影响程度仍难以预测。”16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帆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要高度重视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中小文化企业。
周帆说目前的情况是大众娱乐文化产业受到重创,家庭网络产业逆潮流而动。特殊时期的文化消费需求强劲且多样化,但新的文化产品的供给却在下降。例如,2019年春节的票房为58.59亿元(人民币,下同),2020年基本粮食不收(原先估计为70亿元)。2019年春节假期(2月4日至10日)将为全国带来5139亿元的旅游收入,2020年旅游业务将全面暂停。2019年春节期间的大型节日演出将非常精彩,而演出将在2020年暂停或无限期延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也受到严重影响。正在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和网络综艺节目已经暂停。
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产业,如动画和游戏、在线视听新媒体、在线展览、在线培训和在线文学,正在经历加速甚至爆炸性的增长。在2020年春节期间,游戏《王者荣耀》(活跃的日常用户)的峰值DAU在1.2亿到1.5亿之间。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DAU点击率突破3亿,同比增长93.1%。
周帆坦言,如果疫情持续太久,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人们的收入也会下降,那么人们首先要削减的将是文化娱乐领域的消费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很难判断流行后是否会有“报复性”的文化消费。
基于此,他建议政府应考虑成立一个应急机构,以提高最高级别的规划和协调能力。根据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成立“疫情防控与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咨询小组”,加大疫情期间文化旅游系统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同时,90%以上的文化产业属于中小企业,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中小文化企业。它们抗风险能力低,需要系统的支持措施来激活企业的市场活力。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出台新的配套政策。他认为,可以将重点放在数字格式、创新的文化和旅游格式和消费模式上,并探索促进在线和离线业务整合和知识支付服务。同时,支持企业在疫情暂停期间进行自我升级,包括设施升级、产品优化、品牌维护、员工培训等优化措施。重点支持新兴数字网络企业发展,包括在线视频、在线教育、在线展览、在线文学、在线健身服务、远程办公、智能娱乐设备等行业。
周帆还指出,2003年疫情的范围和程度已经超过了非典,这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和娱乐习惯,也将对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消费模式和消费内容产生重大影响。这不可避免地要求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产业模式、产业治理和扶持政策进行深入调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