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晋江二月四日电(孙红和吴冠标)“亲穆(在闽南,意思是‘婆婆’),你看见门口有对联吗?你来我家的时候我很紧张,我去你家的时候你也很紧张!”生动的线条和小木偶。近日,福建晋江木偶原创短剧《《亲姆拜年》》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播出,受到好评。
“木偶戴着面具,掌握了流行科学和防疫知识,这在木偶表演史上还是第一次。《《亲姆拜年》》编剧、张中锦江木偶艺术保护与传承中心主任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悉,这部短剧将于2月4日继续在晋江广播电视台播出。

晋江张中木偶剧团的演员们熟练地操纵他们的木偶。照片:严映婷
"不要害怕保护自己的困难,也不要给你的家增添混乱。上街,戴上口罩,在家泡好茶.“《亲姆拜年》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讲述了一系列在预防疫情期间的新年故事。这种语言朴实无华,在嘲笑中向公众提供关于预防流行病的建议。
陈告诉记者,1月31日,晋江市手持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接到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征集通知后开始运作剧本写了半天,导演张子祥进行了第二次创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在剧本定稿后创作并编排了音乐。

晋江木偶剧团的演员戴着面具和木偶摆姿势。照片:严映婷
剧本完成后的第二天,蔡美娜、陈代红、尤天等晋江木偶剧团的主要演员,以及李、姚以征、肖明辉、蔡云如、林俊强、黄、林楚玲、姚振强等乐队的成员排练后正式录制创作一部短剧只需要两天,这是前所未有的超快的效率。”陈对很是自豪。国家二级演员、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蔡美娜说:“在非常时期,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也肩负着社会责任和使命感。我们用木偶来提醒公众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并鼓舞防疫前线的医护人员。“为了更好地宣传防疫和控制,不仅表演者和乐队成员戴着面具检查体温,木偶们也戴着精致的小面具。据报道,木偶的小面具由普通面具制成,按比例切割,然后用橡皮筋和铁圈套在木偶上。它们不仅外形精致,而且坚固,不会滑落。
手偶戏,又叫“布袋木偶戏”,流行于闽南和台湾,已有1000年的历史。2006年,晋江布袋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12月,“木偶人才培养计划”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最佳实践之一,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这也给晋江手持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了新的压力和责任。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保护这一艺术成为他们的重要任务。

短剧《《亲姆拜年》》的创作和表演团队为疫区喝彩。照片由颜迎亭
“几年来,掌上木偶剧一直在不断寻求创新,与时俱进。”陈·说:“以这一尝试为例,以布偶和大众喜爱的形式介绍一些防疫知识和措施,大家比较容易接受。这部小戏现在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正在被转发。这也是我们防疫宣传的一个小小贡献。”(结束)
[编辑:白佳怡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