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静海一
春节即将来临。湖北考古学家将向你展示在著名的曾侯乙吃什么。这个“宫殿菜单”是2400多年前的。
“动物骨头、植物果核等。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器不如曾侯乙编钟那样闻名世界,但它们揭示了许多我们很少知道的有趣的事情。”1月17日,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秦方打开曾侯乙墓考古报告,向湖北日报所有媒体记者介绍。“ 胖头鱼重达8公斤”考古报告显示,曾侯乙墓出土了鱼骨。根据残留椎体和下咽骨的鉴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发现4条鳙鱼(俗称肥头鱼)。据估计,其中一个长约78厘米,重8公斤,估计年龄为4岁。古代帝王和统治者强调“死亡就像生命”。这不禁让人猜测,曾侯乙应该在死前吃类似的肥鱼。这是除夕夜必备的一道菜吗?
考古学家还在装有鱼骨的器皿中发现了20多条不同大小的鲫鱼,如鼎和锅。据估计,小的是22两,大的是8两。
2014年至2015年,荆州夏家台楚墓共出土15条鲤鱼脯。它们完好无损,存活了数千年,这是非常罕见的。
秦方说,湖北作为一个“千湖之省”、“无座无鱼”、“新年吃鱼”和“年年养鱼”,类似的民俗和风俗不会在一天之内形成。曾侯乙墓也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考古学家发现这些动物骨头分别装在18个容器中。埋葬的时候,不同动物的整个骨头和肉分别放在每个容器里。出土时,肉已不复存在,只剩下骨头。
根据鉴定,动物骨骼可以分为两类:动物和鸟类。哺乳动物包括猪、牛、羊等。鸟类包括鹅(灰鹅和豆鹅)和鸡等。这些动物是无头有蹄的。除了一些成年牛、羊和猪,还有两只完整的乳猪,大概一个月大。一只羔羊,大概在断奶前后。
其中,放在青铜鼎中的是祭品。它应该放在大盖子里,以便日常使用。秦方认为这些动物骨骼是罕见的标本,可以补充或纠正先秦时期各种供品的文献记录。
考古学家还在装有鱼骨的器皿中发现了20多条不同大小的鲫鱼,如鼎和锅。据估计,小的是22两,大的是8两。
食材还挺丰富
这些配料是如何加工的?考古学家也通过细致的工作揭示了这一点。在曾侯乙墓中央墓室南部的西部,出土了两个同样大小的鼎,并排放置。因此,墓中最大的鼎容器底部有一层厚厚的烟灰,即从烟气中冷凝下来的黑色烟灰,鼎容器内有一半的牛体。据推测,这只鼎是用来烹饪祭祀用的肉。
“在那个时候烹饪不是唯一的烹饪方式,”秦方说。曾侯乙墓中央墓室南面的西棺墙与编钟的西框之间,出土了一个炉盘,由上盘和下盘组成。出土时,盘子里的鱼骨被鉴定为鲫鱼。在炉子里发现了木炭,有13大块和一些碎片。“木炭在烤箱里,食物在锅里,锅底有烟灰的痕迹。这种器具显然是用来煎炸和烘烤食物的烹饪器具。”
曾侯乙墓还出土了一些酒器、过滤酒糟的漏斗和一个“伯爵”
考古学家还在装有鱼骨的器皿中发现了20多条不同大小的鲫鱼,如鼎和锅。据估计,小的是22两,大的是8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