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0日电(记者上官云)书店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的现状一直是读者关注的问题。有些人还建议“混合形式”和“创造文化空间”。
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和中国图书期刊业协会主办的2020“阅读十大”论坛在北京举行。包括中国图书期刊出版行业协会主席艾力民(AI Limin)在内的多位内部人士现身并分析了现实书店的未来发展模式和图书出版的新趋势。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会为它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吗?
实体书店发展的“未来趋势”
对于现实书店的现状,艾力民有一种更直观的感觉: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李剑锋。组织者提供了照片
为了与时俱进,许多书店开始关注颜值和商业模式。图书零售与餐饮相结合的“混合经营”是近年来的一种常见方式。然而,大河图书公司提供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
李剑锋介绍说大河图书公司把学校的原始图书馆改造成了校园阅读中心。该阅读中心集图书馆、阅览室和校园书店于一体,有效解决了学校图书馆图书更新慢、借阅率低的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广泛阅读需求。
此外,大河图书公司建立了在线阅读评价系统,引入并推广了分级阅读系统,跟进并生成了阅读质量白皮书,有效解决了学生的阅读效果问题。这也发挥了校园阅读中心的社会功能。
明确的读者定位也可能是发展真正书店的有效途径。2019年5月,成都开设了一家儿童书店,面向有0-12岁孩子的家庭用户。杨金鹏说,在1200㎡的阅读和玩耍空间内,书店有10000种不同种类的儿童书籍。
”同时,它也很‘好玩’,提供亲子烘焙、儿童手工DIY等活动;此外,还有30道菜和40种饮料专门为父母和孩子的家庭设计。”杨金鹏认为,儿童书店是一种更好的零售形式,以阅读为切入点,尽快满足用户需求。儿童书店的诞生是由于父母在消费中的主导作用和相对充裕的幼儿时间。
新技术能改变图书出版吗?
然而,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发展,图书选择仍然是书店的核心,这也是书店成为“书店”的原因,它涉及图书出版等行业的发展。
Guomai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屈宏斌指出,流量是出版业面临的新挑战之一:曾经通过渠道辐射读者,现在需要转变为“B2C”模式,即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没有排水能力,消费者就会失去关注。
结合近年来影视剧对图书的推动作用,屈宏斌说:“知识产权也是出版业的一个机遇。出版是知识产权发展的源泉。知识产权商业发展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敏认为,目前,新技术、新格式不断涌现,公众的阅读需求不断提升。因此,有必要加快转型升级,进行积分乘法运算。以内容建设为基础,以数字化为路径,提高现有内容的利用率。
事实上,新兴的新技术将给出版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五菱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顾佳伟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升级传统阅读,人工智能在改变出版生态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这种观点与苏州梦想家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志颖的观点相似,他提到在现阶段,基于ar技术,纸质出版物、3D模型、2D动画、360度全景和小游戏等资源可以结合起来,带给读者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可以说AR出版物是传统高质量内容和高质量数字资源整合的产物。”周志颖表示,5G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