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他们能学什么,他们怎么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19年11月29日,天津大学提出了“三级教育”、“五级教育”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天津大学率先将“三级教育”和“五级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和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优秀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路径和方法。
该计划是天津大学在综合分析天津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借鉴以往探索经验的基础上,从教育体制和工作机制两个维度提出的。天津大学希望通过全面改革,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支撑学校优秀人才培养目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梁八柱”和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计划中,教育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关键计划,如德育计划、智育计划、体育计划、美育计划和劳动教育细化计划。
在道德教育灵魂建构计划中,将构建一个集“家国情怀”通识教育、思想政治课程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导向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未来,天津大学将扎根于“以学强国”的文化土壤,形成一个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群,包括至少200门不同类别的课程。思想政治课与课程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到2021年开设10多门与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相匹配的选修课。同时,要挖掘本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和功能,建设一批高尚的“思想政治课程”示范课程,壮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三支优秀的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队伍。
在加强知识教育的计划中,将通过专业教育、培训和科教合作,建立一个能够应对变化、塑造未来、满足时代需要的一流知识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中,应以新工程建设为先导,重建“教”与“学”的关系。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开设附加选修课,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学习“留白”;促进硕士与研究生之间、硕士与研究生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培训项目之间、课程体系之间、教学操作之间以及导师制培训之间的联系;推进科教合作,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吸引本科生参与重点研发项目,到2022年科研参与率达到20%。
在健身计划中,重点放在身心健康、锻炼习惯的培养和校园体育文化上。改革课程设置、教育模式和考核模式,引导学生每天锻炼,健康成长,造福生活。学生的体能测试将在本科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进行,学生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指导,并根据他们的能力进行教学。在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鼓励学生成立体育协会和俱乐部,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体育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把握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结构
如果人才培养是一个世纪的基础,那么“基础”就是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
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计划以“三合一教育”为“基础”,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四梁”和五大关键计划的“八大支柱”,强化全体人员的教育责任,特别关注教育全过程,创造全面的教育环境。学校将以“工作描述”的形式定义每份工作的教育职责,将《天津大学师德公约》要求纳入工作职责,并发布工作“工作行为规范”和“负面清单”;从招生、录取、培训到毕业,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要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营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从线上和线下空间维度,营造“一草一木,全民教育”的环境氛围。道德修养是高校思考、规划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这也是正确的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一刻也不能动摇。”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军表示,要通过“三合一教育”、“五合一教育”的全面改革,把道德修养作为中心环节,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的说法,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未来是多样的、不确定的。必须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审视人才的培养。只有通过良好的“土壤”和良好的“生态”,学生才能在学校的大熔炉中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才能培养出具有伟大品格和使命的新一代。
据悉,天津大学是教育部“三合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25所大学之一。(单雯刘小燕)
编辑:张洋